《青玉玦》分卷阅读8

    「果真如此?」

    罗忠看得明白,李豫的表情似乎不太赞同。

    「不过微臣仔细察看了此人私下作为,有些浮华不实,或许先发配个县丞?」

    李豫沉思片刻,问道:「罗卿家真是公忠体国、胆识令人钦佩,只是……不怕得罪御史大人?」

    原来这黄楷有个姊姊嫁予山东广义县知县冯义,这冯义正是监察御史冯惠过继给族兄的庶子。罗忠自然知道这事情,却只是淡淡一笑:「不怕得罪,就怕不得罪。」

    李豫听後,朗声大笑:「说得好、说得好。」

    「再说说其他人如何?」李豫又接著问道。

    「一甲第三名,王慎,勤恳踏实,不过言谈有些固陋,能为城宰,但论起经世济民,恐怕还欠些阅历。」

    「这倒是中肯!」李豫认真地一点头,最後问:「那麽一甲头名……」

    「来日方长。」

    李豫笑道:「确实是来日方长。」

    「陛下有何打算?」

    李豫低了头,不作声,思索良久才问道:「那麽,罗卿家以为如何?」

    罗忠眉毛一扬,慢吞吞地开口答道:「微臣以为,没有比天子私人更适切的地方。」

    翰林院起源於前朝所设的「翰林供奉」,原来不过是一群供皇帝游乐消遣的弄臣。晚唐以後,冠上了「学士」之名,慢慢成为起草制诰、赦敕、国书等的重要机构,但比较多的仍是一些志虑忠纯、政绩卓著的老臣,平日里作为供帝王谘询的耆老,偶尔编写书史、整理文库,閒来赏花鸟、品佳茗、吟诗赋。

    先帝光宗年间的贤相杜光宇,乃明宗时後进士。因年少时刚愎自用、招惹祸端,明宗惜才,将杜光宇扔进翰林院避祸。想不到,杜光宇受到翰林院老臣指点,五年後出了翰林院,竟令人刮目相看。後来潞王之乱,杜光宇一力辅佐先帝,终至平定天下。此後,翰林院成了新唐帝王的储才之所。可以说,一入翰林,终身显贵。

    罗忠的想法很简单,沈倬少的不外乎人情世故、官场阅历,这都需要时间的磨练,太早混迹朝堂,只会揠苗助长。反正沈倬年幼,不如放到地位清贵却没有实权的翰林,既不至於触怒当权,又能让帝王手把手地教起,成为真正的「天子门生」。

    李豫听了罗忠的话,双眼刹那迸发出千万明星似的闪耀著,他的脸庞透露著欢快的情绪:「是呀!朕怎麽忘了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罗忠离去後,李豫走到宫殿外的月台上,天边一片彤红的祥云,微风徐来,隐隐约约似乎带著初夏的荷花香气。这一刻,李豫的心中感到难得的平静。他徘徊了一下,对身边的内监说道:「传瑾妃来。」

    瑾妃原是一个县令妾室的女儿,一次李豫出巡,偶然遇见,「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那年瑾妃才十三来岁,正是个娇憨天真的小姑娘,讨得李豫的欢心,便带回宫里。几年下来,瑾妃恩宠不坠,慢慢学会在污浊的深宫中存活,并且艰难地保有些许少女的天真。

    瑾妃听闻召见,连忙打扮了一番,搽上新制的胭脂,两鬓点缀著灿金的鹅黄,揽镜一照,点了点头,这才让宫女搀扶著上了舆轿。天上是斑斓多彩的暮色,眼前是曲折深邃的御道,瑾妃安稳地坐在轿内,心里却不安起来。她感觉自己的夫君、天下的君王近来有些说不清的烦忧,甚至有点喜怒无常起来。对於瑾妃这样出身的嫔妃来说,少了家族的支持,帝王的恩宠便是换取安定和乐生活的唯一依靠。瑾妃闭著眼睛,深吸一口气,心底默默告诉自己:笑,要笑,笑得天真一些。

    她很清楚,帝王喜欢的从来不是自己的美貌,而是在世故的宫墙内不易窥见的率真与稚气。於是,当李豫从堆叠的奏摺中抬起头来时,眼前所见的瑾妃已是一脸无忧无愁的模样了。

    李豫和善地笑道:「爱妃来了。」然後挥手让侍墨的太监下去,指著砚台对瑾妃说:「来,替朕磨墨。」

    瑾妃上前执起墨条,李豫神色愉悦,低头继续看他的奏章。

    大约两刻钟过去,李豫才招瑾妃坐下,一旁的内监奉上今年的新茶。瑾妃学著文人品茶的模样,实际上也喝不出个好坏。她从袅袅的茶烟中望见李豫扬起的唇角,试探地问道:「陛下今日似乎十分高兴?」

    李豫将上午的事情绘声绘影一番。瑾妃不懂朝堂里的事,对刺客抽刀一段倒是显得十分惊骇,这样的表情无疑使得龙心大悦。待李豫又说了下午与罗忠商讨的事情时,瑾妃侧著头,似乎想著什麽。

    李豫关切地问道:「怎麽了?」

    「臣妾想……」瑾妃迟疑了一下,嗫嚅地说道:「臣妾应当有些羡慕的。」

    李豫不明所以:「羡慕什麽?」

    「臣妾羡慕那位新状元。」

    李豫眼睛望著瑾妃:「羡慕他什麽?」

    「臣妾羡慕,他似乎总能讨陛下的欢心。」

    李豫轻轻一笑,抚著瑾妃的脸庞:「说到讨朕的欢心,爱妃不也如此吗?」

    瑾妃还想说什麽,李豫却朗声吩咐:「传膳。」

    用完膳後,李豫淡淡地说一句:「爱妃该歇息了。」便将瑾妃打发离去。看著瑾妃失落的神情,他的心中一瞬间闪过些许的不忍。但是他的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这样适时的冷落对瑾妃是好的,他可以随时召见自己喜欢的女人,却不能总是临幸相同的女人,这是帝王治家的法度。

    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便清楚地记取过这样一个深切的教训:宠爱无度,才是真正催命的符咒。

    然而,这时冷静理性的帝王尚且未意识到,从净山寺的纷飞的梅花中遇见沈倬以来,他已经做了太多违背法度的举措。

    作家的话:

    青玉玦16

    走出文华殿,孙道明细细回想这几日早朝时帝王的神情姿态,不由得纳闷起来,便将脚步放慢,落到百官之後。这时的他还是礼部仪制清吏司的郎中,在同僚间以「冷面无情」著名。有人这样打趣过:今上错将礼部当刑部,一个铁石心肠的尚书,一个阎罗模样的郎中。不过只有少数人知道,当年慈圣宫之变後,年轻的皇帝失去了太后的辅佐,消沉了一段时日。直到有一天,他翻阅本朝档案文书,得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治国安民之本在乎吏治,欲澄清吏治须先杜绝贡举中种种的徇私舞弊。因此,在看似仕途难以飞黄腾达的礼部之中,个个皆是心思玲珑、手段果决的天子近臣。而在这些剔透玲珑的人物中,论起揣摩圣心,言其翘楚,孙道明第二则无人敢居第一。

    这时孙道明已走到月华门外的御道上,正巧遇见王元时当值。孙道明向来不喜那些攀附权贵的宦官,但奇怪的是,私下里却与王元时十分要好。

    一走出大殿,孙道明左右看看,四下无人,便招来王元时,低声问起李豫这几日反常的行径。

    「陛下近日似乎在烦心什麽?」

    「大人多虑了,陛下近日没有什麽烦心的。」

    「这话你说给旁人听,糊弄我还须等下辈子。」孙道明拢了拢袍袖说道。

    「我瞧陛下真的没什麽烦心的,几日前还说作了个好梦。」

    「梦?什麽梦?」

    王元时隐密地微笑:「先是说梦见文殊菩萨座下的金童,过了几日,又说梦见了什麽美人。」

    孙道明听了,赶紧问道:「美人?」

    王元时双手拢在袖里,叹了一口气:「圣意难测呀!」说著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孙道明愣愣地站在原地思索时,一个传旨太监跑来:「陛下有请郎中大人至紫宸殿议事。」

    到了紫宸殿,吴铮也在,说的是临安府通判贪污的事。

    说来,这件事会查出来,还和孙道明有不小的关系。

    当年孙道明穷困潦倒之际,曾受到一面摊主人的救助。後来孙道明进士及第,正要飞黄腾达之际,这家主人却招惹祸端,逃难去了。孙道明仗义将那主人的独子带回,收为养子,对这个孩子颇为爱护,从小聘请良师启蒙,後来又送至临安府的书院读书。去年,建德十二年,正是沈倬来到中都的这一年秋闱,临安府通判王达收受银两,假造临安府人贾纪生员资格。在定额的监管下,将脑筋动到了无父无母的张溯头上。等到秋闱放榜,孙道明诧异张溯不在榜上,又担心那孩子难过,便遣了家仆到临安府查看。

    孙道明说道:「下官家仆到临安府打听。这贾纪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不过家里有些閒钱,读过几本书,通过县试,有了童生资格。後来下场考秀才,却是年年落榜。今年却奇怪,秋闱放榜,这人名字竟挂在榜上!乡里间也都议论纷纷。」

    吴铮听到此处,猛地睁大眼睛:「没有秀才,如何能考举人!」

    李豫听了也皱眉。

    孙道明接著说:「下官让底下人查过了,这人确实毫无学问。连临难毋苟免都能说成临难,母狗免,常常闹出此等笑话。後来用了一些法子,看了这人生员应试时的卷子,卷上的字迹──」

    「是你那世侄张溯的?」吴铮接道。

    孙道明点了点头:「如今罪证确凿。但真要办起来,却又有点困难。」

    孙道明见李豫、吴铮两人目光都放在自己身上,不敢多加犹豫,只好全盘托出:「王达底下有个女儿,瞎了眼睛,急需用钱,於是贾纪给王达五千两银子去疏通关节,又另外给了五千两银子当作酬金。成功假造生员资格後,贾纪得意忘形地告诉了位在山东的族叔贾琛。於是贾琛也拿了钱给王达牵线,让山东通判廖宪於秋闱时将考题泄漏予山东府人贾琛拿到银子,王达与廖宪五五分帐。廖宪与山东广义县知县冯义交好,於是私底下又告诉了冯义。」

    「冯义?冯惠那个过继出去的庶子?」李豫问道。

    孙道明点头:「正是那个冯义。」

    李豫笑了:「真是……上回罗忠还带著吏部得罪那冯惠一次,这回恐怕连礼部也要参他一本?」

    吴铮听了,说道:「那正好,下官想参他一家子沾亲带故的,也很久了。」

    李豫转过来问:「怎麽?难道那冯家的人又做了什麽?」

    吴铮一脸不高兴地说:「也算不得他们冯家什麽人,不过也和那冯义有些关系。」

    「该不会是今科进士黄楷吧?」孙道明问道。

    「正是!此人经常来往酒肆茶馆,几个读书人群聚互相追捧,搬弄是非,说些揭人**的閒言碎语。真是巧言非仁!」

    孙道明击掌大笑,「上峰与下属心有戚戚焉。」

    李豫也笑了笑:「这事说难办也没有那麽难办的。冯惠是个能吏,但若是一再包庇亲族,朕也只能舍之不用。」

    吴铮也附和:「这事情不如交给冯惠去办吧!他是监察御史,先将罪证呈给他一份,让他自己大义灭亲去。」

    作家的话:

    《御宅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