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屋》44章 嗟来之食

    教室里,何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成语。

    “请同学们注意,我重复一遍,‘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而产生‘三人成虎’成语的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人对事不能轻信多数人所说的,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他人。”

    “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夏立新插嘴叫道。

    何老师点点头,继续讲课:“‘三人成虎’跟‘道听途说’是近义词。大家看,‘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思跟我们猜测的‘人多力量大’这个意思毫不相干。我们学习成语不能光看字面,有时要知道它的出处来历,才能懂得真正的含义,正确使用,而要知道成语的出处来历就必须多读书。同学们,我们要努力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因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

    何老师说道这儿,故意停顿一下,同学们会意,全班同学齐声接下去:

    “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很好,同学们都很懂道理。下面给2分钟时间,请大家记住‘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义和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同学们盯着黑板,有的默默记忆,有的小声念着,有的拿出书本,把成语和含义等写在书本的空白处,咪咪眨眨眼,拿起笔写在课本封底的空白处。?过了一阵,何老师擦掉黑板上作解释的字,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成语‘三人成虎’,同学们记不记得这个成语的意义和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同学们唰地举起手。何老师点了第4组的同学的名,从第1个说起,按照顺序往后推。前面几个同学按照老师讲的回答,一字不差。老师频频点头。轮到田有益,他说了个故事。

    益水河边几只小船在游弋,一只小船划到离岸边5丈多的地方,艄公看见河水往上冒泡泡,伸手捧了几捧水喝,那些艄公都把船划到他喝水的地方看看,随后划到岸边休息,一个伢崽刚好偷了妈妈的鞭炮在河边放着耍。过路的人口渴想喝水,艄公要他到船头去捧水喝。过路人喝了水走不多远,有人问他,河边为什么放鞭炮。他说不知道,只听见了鞭炮声,喝了些水口不渴了,人也舒服了。那人就走到河边看热闹。后来问的人越来越多,到河边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去的时候,河边聚集了几百人,有人放鞭炮磕头,然后坐船到往上冒泡泡的地方舀水装进随身带来的钵子里,说是神仙水,喝了治百病,有人病得瘫痪在床,喝了神仙水就下床出工了。

    田有益侃侃而谈,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老师笑得眼睛都眯成了条缝,重重表扬了他。

    “好的,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特别是田有益同学能活学活用,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下面,我们来学习成语‘嗟来之食’。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这个成语呐也有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也就是‘喂’),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那位饥民却不吃,宁愿饿死。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与‘残羹冷炙’是近义词。不是指来得不容易的食物。

    好啦,老师重复一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与‘残羹冷炙’是近义词。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记住‘嗟来之食’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想想:你怎样看待不食‘嗟来之食’的农民。”

    何老师说完,在黑板上写下重复的内容,转身观察同学们的反应表情。

    同学们先是静默,继而窃窃私语,继而爆发,大声议论,或愤愤谴责,或怜悯悲伤。

    咪咪眨巴眨巴眼,又眨巴眨巴眼,然后抿紧嘴,提笔写字。写完,环顾四周,看同学们热烈讨论。

    “那个富人黔敖真不是个东西,想送就送,不想送就拿回家,搞这么多鬼花样。”

    “他是存心看穷人笑话,想穷人更痛苦,可恶,可恨,恨不得一拳揍死他。”

    “老师是要我们评论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饥民。”

    “哦,饥民真可怜。”

    “是可怜,看着有吃的不能吃,那该多饿呀。”

    “他只能活活饿死呐。”

    “他很有骨气。”

    “骨气是有,可他毕竟饿死了。”

    “人是不能受侮辱,否则死了算哒。”

    “死了就没人哒,人都没了其他的有什么用。”

    “哎。”

    “2个窝窝头,接过来吃了,人就有了力气,有了力气就可以抢呀。”

    “对哦,抢过来送给其他饥民,可以救活好多人呢。”

    “要吃有理!抢粮有功!”

    “鼓动饥民一起抢,抢了窝窝头,抢到他家里去。”

    “砸开他家粮仓,抢空粮食,救活所有饥民。”

    “笑话,饥民饿得有气无力,富人家里有打手,打手一根指头就能戳倒一个饥民。”

    “哎。”

    “是的呢。”

    何老师神情肃穆地看着同学们议论,见田有益一声不吭,其他人越说越远,就双手伸出往下压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