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定制》第三十七章蔡邕见闻(四)

    钱通笑道:“没问题!”

    钱通对这个比他小七岁的少年很有好感,为人虽然傲气了一些,但却聪明伶俐,知道不足后又会沉下心来改变,很有前途的一个人,钱通自然不吝结交。

    蔡邕瞪了顾雍一眼,但是没有说什么,他不是那种束缚弟子的人,只是看不惯弟子的跳脱,在古板的蔡邕看来,稳重才是重要的!

    中学院的各类学科让蔡邕叹为观止,研究各种各样的都有,除了物理学科和生物学科以外,还有研究怎么建造船只的船舶学科,研究怎么改善工具的工业学科,研究怎么做生意的商业学科,甚至蔡邕还在一个比较阴暗的教室里,听到一些半大孩子的叫嚣着去挖掘三韩王族的坟墓,研究研究他们的历史,听的蔡邕是满头黑线。

    钱通在一旁讪笑道:“都是为了研究,研究……”心中暗骂这帮兔崽子,假如蔡邕做了教育部长,看你们历史学科会不会经费变少。

    中学在小学对面,中学学生数量虽然少于义务教育的学生,但是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和上课内容也丰富,所以占地面积也不比对面小学少。

    两个时辰左右才逛完整个中学,出了校门,钱通道:“长庚县城还没有大学,毕竟长庚县才十万百姓,目前只成立了十所大学,其中六所在四岛,还有四所在辽东半岛。”

    “何为大学”蔡邕奇道:“难道是太学的一种吗”

    钱通摇摇头:“我们的大学是老师自己出题,在每年的固定时间里,自己来学校招收自己的学生,然后进行培养,算是亲传弟子。”

    这又不同于后世的大学,王源的这种大学固然学生数量少,但是出现精英的概率大多了,因为学生代表着老师的脸面,而且这样做,学生和老师也是互惠互利的,学生有了成就,老师也得到了实惠,不担心老师不用心教学。(为了以后转为修炼而设定的大学模式,现实中这么搞肯定出问题……)

    蔡邕回到安排给他的房间,他记忆好,把今天的所见所闻,用笔在白纸上记下后,坐在椅子上发着呆。

    看着手中厚达一寸的记录,蔡邕又叹了口气,就看手里的所谓钢笔,还有这些白纸,哪一个不代表着诸夏帝国的国力(表示钢笔还能勉强造出来,圆珠笔就是天方夜谭了,没有精密度到纳米的车床,王源不考虑圆珠笔的问题,就是钢笔也废了老大的劲才生产出一批,价格还很贵。)

    第三天,蔡邕随钱通去见识见识,据说年产数千吨玄铁的工厂。

    古代所谓的玄铁就是钢,钱通带蔡邕去看的就是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到处竖起来的小高炉,每座小高炉日产不过一吨左右的钢,而且还是粗钢,放在后世,亏本都能亏到姥姥家去,这还是不考虑污染的情况下,不是王源不想上别的炼钢方法,而是实在没那条件,有这种简单易行的小高炉就算不错了。

    蔡邕站在安全线外,看着一个个体格健壮,却戴着脚镣的青壮把一堆堆的矿石运送到高炉口,问道:“那些是什么人”

    钱通瞟了那些人一眼道:“都是一些奴隶,我们打下他们国家后,男人没有选上仆从军的,就被送来当奴隶,当十年奴隶,而且会说汉语后,就可以成为次等百姓,他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是正常的百姓了,因此工作还算卖力。”

    蔡邕点点头,没有发表反对意见,现在的儒家还没有被阉割,因此看到这些蛮夷成为奴隶,蔡邕也不会说什么,更何况以后还是有机会成为汉人的嘛……

    只是蔡邕不知道,这些青壮奴隶在十年里每天都吃张仲景调制出来的激发潜力的药物,把肌肉锻炼得棒棒的,至于寿命嘛,总是会有影响的,一般成为次等百姓后十年左右就完蛋了,那时候他们的下一代正是朔造人格的时候,国家正好接过来洗脑教育,如此下来,就完美的解决了所有问题。

    这种奴隶广泛的运用在各种需要卖力气的职业上,比如矿山,修路,运送矿石,开垦荒地等等,至于需要动脑的,奴隶第二代都没什么机会,什么是需要动脑的,就是当老师,各类技术工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父母由奴隶成为汉民的,是考不上中学的,最多只能读义务教育,第三代后才没有约束。

    当看到一炉散发着火红光芒的铁水,倾倒在模具上,然后放入水中,成为一块规则长方体的钢块后,蔡邕数了数眼前的高炉,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叹息了一口气。

    “我们的一吨相当于四千斤(汉代一斤等于24克)”钱通指了指炼钢炉:“我们年产约三万吨。”

    蔡邕木然地点点头,三万吨钢材,看他们这样的生产方式,显然只要人口,或者说奴隶够多,还能够再增加产量。

    上午观看了钢铁是怎么炼成之后,钱通又带蔡邕看了看最新生产出来的车床,那是用一台水轮机驱动的,安装在一条河边的水轮机,带动着车床切削打磨一些工具,目前只有实验室能做出蒸汽机,因此现在的车床都是水轮机带动的。

    蔡邕又看到了他毕生难忘的一面,在大汉需要一个百工打磨两个时辰的枪杆在这台机床上,只需要一会就能够从树枝变成枪杆。

    钱通道:“我们早就不用这种长枪了,我们用的是空心纯铁长枪,至于这些木头的,都是卖给大汉内部的世家,换取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蔡邕默然无语,如果不来这个地方,谁知道你们强大成这样,估计现在大汉内部还没几个人知道辽东变天了吧只需要把控好辽西的昌黎城,然后不让青州的船只靠近,那么想隐瞒多久就能够隐瞒多久。

    或许蔡邕是文科铡的,他并没有意识到那些炼钢,车床给予诸夏帝国带来的变化有多大,只是在心惊这些工具能够生产多少武器,而不知道,当这些基础工业发展起来后,会对社会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因此在第四天,蔡邕就要求前往偏僻的地方去转转,看看是不是依然这么繁华。

    水泥的制造并不复杂,这十几年来,在庞大奴隶军的努力下,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所以蔡邕坐在牛车上的时候,一路光滑的水泥路让蔡邕又是吃惊不已。

    看到蔡邕的好奇,钱通解释道:“这些是水泥,一种建筑材料,用处可以铺路和建房子,很方便的材料。”

    蔡邕此刻对大汉朝已经不抱希望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已经体现出了诸夏帝国的强大。

    “伯流兄,你们是怎么管理乡村的”顾雍向钱通问道,大汉是三老管理乡村,而三老发展到后期一般就是世家,所以顾雍想知道诸夏帝国内部是怎么管理乡村的。

    钱通道:“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陛下的方法了,陛下把所有人按照三代为一家分开成立小家庭,如果三代内人口多余20人,则拆分为多个家庭,不过分到一个村子,然后约两百个家庭形成一个乡村。”

    “村里设置一个村长,这个村长都是村民自选的,村民再选择三五人配合村长处理事务,这些人都是帝国发放俸禄,算是国家最基层的官吏。”

    “之后会从帝国宗教部和军部各抽掉一人,军部抽调过来的是退伍士卒,负责训练预备役,每个成年男子在每个月都要集训三天。宗教部则是给村中建立一座公共宗庙,算是村产,这座宗庙由宗教部派人直接监管,宗教部和监察御史一样,也是属于陛下直管,假如有乡村官吏贪赃枉法,也可以上宗庙告状。”

    蔡邕和顾雍听得目瞪口呆,这么下来的话乡村就完全被国家掌控,或者说是皇帝的意志贯彻到每一个人,统治力已经统治到了毛孔!王源的话语可以准确地传达到每个人的身上,权力可以说是空前的集中。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