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同人)[西游]被佛法耽误的吐槽大帝》分卷阅读42

    第38章 白狐之梦

    娘亲对惊蛰说过,像他这般克死一窝兄弟姐妹降生于世间的种, 多半是命里带煞, 这辈子活不容易。

    然而娘亲没有告诉他的却是——像他这般如此多舛却还命硬的, 多半会克死亲人,但凡是他爱的人, 没一个会有好下场。

    所以,母狐将他养得稍微大些了,便远远地躲离了他, 能不见便不见他了。

    惊蛰自幼便与母亲不亲, 后来母狐产下的几窝小崽子, 也各奔东西南北,远走高飞, 只一只名叫十七的眼睛是瞎的, 走也走不远, 需要人照料, 他便闲来无事就叼些好吃的去看他,时间久了, 兄弟两个相依为命, 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直到他渐渐长大, 也知情事的滋味,与山野间一只母狐相恋。

    相逢的那个春季月圆花好,而所有的血腥与仇恨, 似乎都是从那一年山谷中蔓延的清淡的花香开始的。厄运总是喜欢以诱人的方式在前路布下陷阱,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越是丛生着危险的陷阱,一脚踏入,万劫不复。

    那只母狐的毛色不纯,白色里面掺着点杂毛,名字也不曾有,因总是喜欢去喝清晨树叶间的露水,惊蛰翻了人的诗集,给她起了个名叫采露。

    采露不够聪明,但是本性善良,时常在山野间追着蝴蝶跑,可她修为不够,既不能化形,也不能腾云,末了,总是只能仰着头看那蝴蝶翩跹而去,发好一阵子呆。

    惊蛰时常告诉她,不要往山外跑,一旦出了这山野,外面便是布满了猎人的陷阱,若是被人抓了去,要被杀死的。

    那时节狐皮贵的很,因为曾有猎人在这山里抓到过一只大狐狸,毛皮足足有正常狐狸数倍大小,因而有不少猎户在这附近驻扎,但是也知道深山里有些厉害妖怪,不敢走得太近。

    须知妖最开始修炼的时候,并不会什么法术,也只能让自己不死,只是寿命比普通兽类更长而已,比起人的刀剑与毒|药,依旧是要弱得太多。

    采露对惊蛰说,若是有朝一日他们也得以修成人形,那也要学人海誓山盟,永不离弃。

    惊蛰便许她明媒正娶,结为夫妻,成亲的时候,要这山谷里所有的走兽飞禽都来见证。

    那个春天,各色的花束开遍了山谷,将整个山头都染作锦罗。

    可是,春天很快就过去了,夏日也一闪而过,如同天边的飞鸟,只留下了片飘零的羽翼。

    一旦秋天过去,冬天很快就要来了。

    对在山下驻扎的猎户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都是为了狐狸的毛皮而来,本来在这里驻扎半年想要捡块宝贝回去获利,却一无所获,一旦到了冬天就将大雪封山,住下去都困难,别说抓什么野兽了。

    猎户们出入更加频繁,惊蛰也越发担心起来。

    采露总是跑得太远,这让他很不安。

    惊蛰对采露说:“这些猎户无利不起早,如果抓不到大猎物肯定不会离开;若是抓到了大猎物,明年便会有更多的猎户来,我们迟早要遭殃,不如我趁他们都去打猎的时候,去他们家里抓几个零落在家的孩子,久而久之这边就会传开山里有吃人的妖怪,就都不会来了。”

    采露不忍心,对他说:“若是有一日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怎么忍心看他们被人抓去呢?猎人虽然坏的很,但是孩子总是无辜的。”

    惊蛰说:“我也不想对那些小的下手,可是猎户们都带着刀剑,你我现在修为尚浅,打一两个尚可,他们成群结队地活动,如何能偷袭得手呢?”

    采露依偎在他身边,说:“那我们躲远一点,就好了。”

    惊蛰依旧是担心:“我还是叼几个孩子来罢,就给当你补身子的了。”

    采露生气地说:“可是你这样做,和那些吃小狐狸的猎户又有什么区别呢?”

    惊蛰只能不再提起这件事,虽然这件事就像是他心头的一根刺,挥之不去。

    他和采露商议后的第二日,采露就消失了。

    惊蛰起初只以为她在和自己闹脾气,便去他们常一起相会的地方寻她,可是找了又找,找不到她的影子。

    他担心采露是被猎户抓去了,可是他去看了那些陷阱,发现最近猎户的陷阱里什么也没捕到,放心也不是,担心也不是,四处找了好几天。

    直到最后一天,他听小溪里的一只鲤鱼说,前几日那猎户的孩子在这溪水里大闹,因水流湍急,被冲下了山涧去,在山涧下的深潭里险些淹死,被采露救了上来。

    采露见他发烧得太厉害,便趁着夜深,把他叼回山下的村落里去,想这样他能得救。

    惊蛰预感不好,便不顾一路丛生的荆棘,跌跌撞撞冲下山去,在深夜冲进那猎户家里一户一户地寻找,也不顾他们拿着火把和刀戟,直到找到了其中一户猎户家里悬挂的崭新的白色毛皮。

    那骨与肉早已在火里烧成了灰烬,不是被人屯咽下肚便是被丢进了阴沟,只那血渍干涸的毛皮挂在外面,准备风干了以后卖上一个好价钱。

    恋人熟悉的气味在初秋微凉的风里蔓延,他试图抱住那身熟悉的皮毛,却只触到了死亡冰冷的气息。

    她做错了什么吗?没有。她只想救那个溺水的孩子。

    他们本就是山野间的走兽,对善恶,哪有什么分明的界限。

    惊蛰修炼了多年,法术并不是不会,只是用起来不够娴熟。

    他将采露的毛皮抱在怀里,看着那些在惨淡月色下惊叹着围过来的人们,那一瞬间愤恨充斥了胸膛,绝望的恨从心底丛生,像毒液一般在血液里弥漫。

    他耗尽力气,用法术困住了整个村子所有的人,把他们拖入恐怖的幻境之中去。

    人本就弱点满身,贪念,欲念,恐惧,喜爱……太多太多。

    在极度的幻觉之中,惊恐的人们自相残杀,而惊蛰抱紧了采露的毛皮,如同拥抱恋人一般拥抱着她死去的尸体,然后烧起一把大火,离开了村子,站在山坡上,看着整个村子的人在火光里跳舞,大笑,杀戮。

    最后只留下一片灰烬。

    为了找到采露的魂魄,惊蛰在路上截问鬼魂,跟着亡灵一路来到地府,看着来往生死两界的魂魄浩浩荡荡渡过忘川水,踏上奈何桥,向那鬼城而去。

    可是惊蛰虽然是妖怪,但是到底未死绝,看守醴都的鬼差不让他进去,任由他如何恳求也无济于事。

    鬼差对他说:“生死两相隔,阴阳分两地,我劝你还是会你的阳世去,人死万事空,没准她早不记得你了。”

    惊蛰说:“不可能的,我们发了誓,要永不分离的。”

    鬼差冷笑:“你们生前发的誓有什么用呀?就算你们在神佛前头起誓,也要问今生来世呢!”

    没办法,惊蛰只能再施展法术,入了死人的梦境之中去。他之前在那村子里耗了太多法术,一旦在鬼城法术耗尽,他便会落得一个魂飞魄散的下场,可是他不甘心,他冒着灰飞烟灭的险混进了鬼城,跑上了奈何桥,正遇到采露的魂魄要渡河,连忙抓住她,险些喜极而泣。

    惊蛰对她说,来世不管她投生到天涯海角,变成什么模样他也去找她。

    采露的魂魄已经喝下了孟婆汤,前世的记忆,如同风一般一点点散去了,她也只是依稀记得惊蛰的影子,昔日里的浓情蜜意早已化作虚无。

    采露说,她已经十世不得善终,做了牲畜,做了飞禽,最后都是短命而死,而下一世终于可以投生为人,还是富贵家的小姐,再也不用受苦了。她希望惊蛰不要再执念上一世的事情,死了便是死了,上一世造的孽,做的善,都彻底清除,只有下一世才是真的。

    说到最后,她彻底忘了惊蛰是谁,只对他露出一个告别的笑来。

    可是惊蛰不懂,他反问:“你活着的时候同我发誓,这世上没什么能将我们分离,为什么一旦死了,便不作数了呢?”

    他是个固执的人,可采露不是,他就是不懂。

    采露说:“我难道不曾爱你吗?我上一世已经用了我全部的心来爱你了,下一世我会爱别人,这就是命数。”

    惊蛰怔住,眼睁睁看着已经忘却了他的采露走过了奈何桥,那无牵无挂的魂魄自由的飘散而去。

    采露说的没错,她已经把她今生今世全部的爱都给了惊蛰了,这一世终了,自然无牵无挂。

    可是她不知道,惊蛰也早已经把他全部的爱也给了她,她走了,把他能付出的一切也全部带走了。

    奈何桥是生死之界,阴阳交汇之地,惊蛰在那桥上茫然站了许久,看着来来往往投生的魂魄,不知身在何处。

    他从鬼城回来的时候,把他全部的感情都留在那阴阳相隔的地方了,等他回到这世上的时候,依旧是他,只是命里带煞,无情之极,成了极冷酷残忍的性子。

    在那之后,十七也曾问过为什么附近的山野再也没有猎户打猎,惊蛰却并没有回答他。

    不仅没有猎户打猎,就连过路的野鬼都不敢靠近这座传说中怪事不断的山了,整座山除了一些偶尔路过的走兽飞禽,静的出奇。

    如果说惊蛰心中心存有一丝昔日的温情,便是每日照顾十七的时候了。仿佛无论何时,十七都会守在这个山涧之中等他,因他的眼睛是瞎的,所以他畏惧外面的世界,他在这天地间仅有惊蛰一个人可以信赖,兄弟两个相依相偎,就这么度过了将近百年。

    惊蛰觉得每到回到山涧里和十七在一起的时候,日子就又还和过去一样了,仿佛什么也没有改变,毕竟以前采露不曾出现的时候,便是他们二人相依为命,但是十七敏锐地察觉了有什么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冬日的风里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这一切的彻底转折,出现在惠岸擅自下界,结识了十七那一年。

    惊蛰向来对神仙没有好感,他第一次见惠岸就觉得他不坏好意,毕竟这世上的神仙哪儿有愿意和妖怪一起混的,就像那王城贵族的子弟,有几个愿意与平民结交?还不是要妖怪为他们做牛做马。

    惊蛰向来觉得,似那般自己起家的神仙还有几分可以敬佩,而像惠岸这般生下来便是仙班的,他最看不起。

    他嗅到惠岸身上的莲花香,知道他来自西天,可他却又长发披肩并未剃度,说话做事也是东土的行径,大约是从天庭送到西天去的——由此,便只有一个人了,观世音的大弟子惠岸。

    惊蛰早就对这个送上门来的神仙有了计策,他想十七真是聪明,诓这么一个涉世未深的小神仙在这里,迟早有一日能从他身上捞到大笔好处。

    可是,十七却不是这么想的。

    惊蛰在十七身边这么多年,是唯一一照顾他的人,每次离开山洞的时候,从未听十七问过:大哥你什么时候再来呢?

    而惠岸走了之后,十七却时常念叨着:大哥,你说惠岸什么时候再来呢?

    起初只是小小的不满,如同细小的水流不断汇聚,积水成渊,直到惠岸决定为十七复明那一日,才成大水决堤之势,风平浪静的表象下汹涌的暗潮终于冲出水面。

    惠岸走后,惊蛰按着他多年来积攒的观世音的传说,配上惠岸所说,制定了一条计策。就在这时,他听见十七说道:“我要是复明了,就可以和惠岸去南海看看他师父了,他说他师父是这世上最好的人,可是我还没见过……”

    惊蛰心里仿佛忽然被人掏了一个洞,空落落的,寒冷的风从那里穿孔而过,发出呼啸的声响。

    他僵住半晌,问道:“要离开这山涧了?”

    十七对着未来满怀憧憬:“我也不是非要惠岸帮我复明,只是我若是能看得见了,想出去看看天空,看看大海,我听人说唐都长安不胜繁华,古城洛阳牡丹似锦,真想走遍这天下看一看呀,到时候像他说的,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总之比每日烂在这山涧里有趣多啦。”

    惊蛰知道自己身为长兄,应该替十七高兴,可是他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一种极端自私的心从心底翻涌起来——他也可以去五湖四海三都六城去逛,可是他不想去,他只想跟十七呆在这山涧之中,仿佛日子依旧是过去那样,他对十七规划的未来满腹惊恐。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