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随笔》18、杠精精神早期启蒙读物

    跟我高中的同桌很有共同语言,是因为当时一款风靡初高中的杂志——【读者】。

    那个时候,连语文老师都推荐我们看读者,说是对写作有帮助。当年其实真没觉得有帮助,因为那个年代写作文很像八股文,随便开个头结个尾,中间摆一堆名人轶事万用论据完事。

    所谓万用论据,也即是说,不管论点是什么,这些论据都是可以用的,比如,论点是持之以恒,论据可以是司马迁;论点是坚持自我,论据也可以是司马迁;论点是现实和理想,论据还可以是司马迁。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这样。

    不过我必须承认,【读者】杂志对我现在写【杠精随笔】很有帮助,因为那里面有些文章真的很会杠,或者说,是很会找杠点,给我的启发就是:只要你愿意,并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万事万物都可以杠。

    我曾经看到有一篇版面挺长的文章,通篇在杠汉语外来词汇的翻译问题,大意是:

    早期的翻译更多表意、贴切精准优美、充满智慧,比如金字塔、木乃伊和美利坚,尤其是金字塔,“金”的字形跟金字塔很贴合、颜色也贴切。后来就变成毫不体现脑力和水准的音译,比如考拉、汉堡包、咖啡。再后来就更不济了,直接首字母缩写,比如tv、gpa、dna。由此可见blablabla。

    看完,首先我们认为他说的很对,但直觉是这位作者应该是被催稿了,实在没灵感,随便找了个杠点去撬。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