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传》第三十九章训学示康

    一天学校休息,司马光想司马康教授学问,鼓励他好好学习。司马光说道:“现在都说四书五经是学问的根本,可是古代还有纬书,相对于经书而言,有经必有纬。经书多是圣人之言,古代经典和历史故事。纬书多是借经书之古代之文而托神仙之言语传于世间。在汉代,董生上《天人三策》,汉武帝采纳,纬书随之流行,利用神仙和天意强化皇权。在西汉末年王莽利用纬书之中的谶纬符禄和假托天意而取得到天下,纬书和谶纬学说开始流行。东汉刘秀也非常重视纬书,以后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纬书,到了南朝宋开始禁毁纬书,因为老是有人借纬书之文行改朝换代之事。到了隋朝统一南北,愈加禁止纬书流传,到了隋炀帝开始全面销毁纬书。到了唐五代和本朝,纬书只散没于各朝典籍之中。纬书记载有古代的故事,但是很多是迷信,到现在也没有人去管它。谶纬学说,谶纬就是按照纬书的记载得曲解和假托天意和神灵的旨意,对现实生活进行指挥或干预。“谶”是指假托神灵的旨意,纬是相对于经而言,是对经书的注释和对经书的神学附会。东汉的刘秀本人就很信仰谶纬学说,他就是利用谶纬而取得天下的,对谶纬非常重视,因此谶纬学说在东汉非常流行。但在东汉以后,谶纬神学受到朝廷的压制,逐渐消失。与此同时,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仍然很流行,虽然“天人感应”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成分,但强调天意的神学观点和人在神的面前是被动的毫无作为的思想是十分落后的,带有十分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然而,“天人感应学说”在汉代以后的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都很盛行,并且对古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政策有着深刻的影响。古代阴阳五行之说也很流行,直到现在也是非常泛滥。阴阳五行说天为阳地为阴,万物皆有阴阳。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学说广泛地被用在建筑、住宅、祖坟等方面。五行学说被用在医药、命数、生辰、婚姻等方面。就连朝代也分五行,各朝各代都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依次而生。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属木德,旗子尚青色。金克木,金德尚白,火克金,火德尚红,水克火,水德尚黑,土克水,土德尚黄。阴阳五行属自然规律,但是用来解释人世间的一切就是有些迷信色彩了。”

    司马光继续说道:“做学问以四书五经为首,考试当然以诗赋为主,做官要以会写文章为主,文章以奏议为主。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历史名篇,一直为后人称道。《出师表》写在北伐中原的前夕。用情深切,真挚诚恳,多是肺腑之言。文章的开头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天下大势以及蜀国的劣势,激励后主上进。接着分析了东汉的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勉励后主不要重蹈桓帝、灵帝的覆辙。后面又讲到先主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以及诸葛亮表示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志。作品文字流畅,文笔犀利,文采飞扬,对仗、排比等文学手法的熟练运用,使得文章充满了可读性。《出师表》字里行间充满热情,读起来使人感到激情澎湃,心潮涌动。《出师表》对后人更是一种激励,使得读者认可北伐的正义性和对光复汉室,统一中原的的历史大业感到责无旁贷,并有立即北伐,跃跃欲试的感觉。《出师表》的写作适逢乱世,作者直书胸臆,表现的是简洁朴素的文学美。该文虽然是一

    篇奏议,但更是一篇文学著作,充满了文学作品的美感。具有不可多得文学欣赏功用和文学审美价值。历史上象《出师表》这样的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的奏议还有很多,大部分奏议均是文字优美,文笔流畅,内容丰富,文学价值很高,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的价值。特别是象魏晋以前的奏议,大多写的文学水平很高,有的被收录在各种文集中被人传颂。如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都收录了不少这样的奏议类文献。这些奏议类文献和其他各类的文学作品一道为人们所欣赏,有的还成为历史佳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李斯的《谏逐客令》,当秦王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大力招徕来自六国的才子,来自韩国的郑国帮助秦国修水渠,以耗秦国实力,有秦国贵族向秦王提出:如果来自六国的才子都效忠自己的祖国,而与秦国作对,打入秦国内部,里应外合,秦国岂不是很危险.秦王很是忧虑,他觉得这人说得没错,就准备将来自六国的才子,称为客的逐出秦国。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逐的行列,他很是喜欢秦国,希望在秦国施展抱负。他冒着生命的危险给秦王上了一份谏逐客令,规劝秦王:古代秦国利用客卿使得秦国强大,来自六国的才子都如珍宝,秦王将这些珍宝都奉还给六国,岂不是让六国实力壮大,对秦国来说岂不是很危险。秦王看了这份文章,很是感动,赶紧又将六国的客重新招回,李斯也得到重用。着篇文章利用比喻和对比,用情深切,分析深刻,语言优美,很得后人欣赏。贾谊的《论积贮疏》,利用古代典故和名言恰当的比方,进行合理的推理,推论出积累储备粮食的重要性。又总结汉朝的有目共睹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让人意识到缺乏粮食的可怕后果。文笔流畅,文风潇洒,用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