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传》第四章翰林讲史献真宗

    翰林赵安仁讲说三国西晋:“魏王曹操病死,世子曹丕登位,废汉献帝,即皇帝位改国号“魏”。三国开始。之后,刘备、孙权相继称帝。曹魏集团重视屯田垦荒,曹操在世时既提倡军事屯田。在行政上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制定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对士人进行评价,划分等级,按等级推荐至不同级别的职位上任职。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但中原的力量较为雄厚,国力上升的也快些。孙刘基本上联合对抗中原。曹魏后期司马氏专权,魏灭蜀,晋王司马炎代魏自立为皇帝,号晋朝。晋吞吴,三国归晋,是为西晋。太康元年,晋朝颁布占田令,自耕农更有积极性些。在文化上,司马氏实行恐怖政策,高压政策,士大夫大都“清议”不谈时务有名的有“竹林七贤”如阮籍、嵇康等皆有才,却不肯为司马氏而用。他们大多谈玄论道,不论实务。司马炎病死,子即位称惠帝,惠帝低能,贾后专权。有人不服,先后8个封王的皇族,互相厮杀,称八王之乱。历时16年,中原一苦痛,人民逃亡江淮,江南,甘肃,四川等地。永兴元年匈奴刘渊起兵离石,国号汉,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子聪立,刘聪派羯人石勒歼灭晋军10万人,又派兵破洛阳,俘虏怀帝,史称“永嘉之乱”。南渡的世家大族,与吴姓大族拥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东晋立。王氏、谢氏相继掌权,门阀林立,士族称雄,元帝司马睿在位时王导、王敦权倾朝野,元帝拉王导共坐,受百官朝拜,故曰“王与马共天下。”。南渡大族有人曰祖逖“闻鸡起舞”,誓复中原,帅族兵复河南地,为司马睿所不容,后郁闷致死。氐人前秦政权天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王猛“扪虱谈天下”家喻户晓,苻坚在统一黄河流域后,不听王猛遗嘱,南侵,东晋谢安、谢石、谢玄在淝水迎敌,用计巧妙击退秦军,成功自保。东晋孝武帝时,谢玄在京口练兵,京口当时称北府,又称北府兵,成为东晋的主力战斗部队。永嘉之乱后,北方南渡者甚多,东晋侨置郡县安置,郡名仍沿用移民籍贯名,称侨郡。东晋大将刘裕北伐,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关中父老挽留裕说关中久未沾王化,望刘裕长留北方,但刘裕急于南归,关中等地又失,刘裕在废司马氏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开始。”

    翰林杨亿讲解南北朝道:“刘义隆登帝位,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前期,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小康有余。后来文帝想收复北方失地,派军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反而攻下宋河南地和山东等地,又纵兵屠杀宋江淮地平民,是为“减丁”,将婴儿盘旋于槊顶为戏,第二年燕子归来,竟无民居筑巢,凄惨至极,宋优势丧失,肥水之战后南方所确立的优势也荡然无存,南朝居于守势,是为丢河南、山东矣,南北朝于是以淮河为界。南朝宋后被齐所代,称南齐,南齐被萧道成所灭,建梁,是为南梁,梁时,匈奴人东魏将军侯景降梁,道成如获至宝,侯景想当士族,道成无奈,让他向士族领袖讨要,被拒绝,侯景怒道:士族我想当,便当,又反,杀世家大族,武帝饿死,侯景乱后宫,后五年侯景被杀。此为侯景乱梁。南朝经此一乱,更无力维持。灭侯景大将陈霸先废梁帝自立,国号陈。北方刘渊建汉后,各外族纷纷涌入中原效仿建国,又称“五胡乱华”五胡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占领一些城池后便称王称霸,汉族自己也建立了一些政权,共计十六国,所以在拓跋魏统一北方之前的这段时期,被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汉人依附大族,建坞堡,以自卫。而大族则与十六国进行合作,以图生存。羯族统治期间,为政以暴,中原不堪其苦,汉人闵冉反,屠高鼻多髯者,很多人被错杀,羯族自此在中原消失。胡人作战,现将汉民置于马前,待消耗至尽时方发力,汉民是为“马前卒”。汉人实在不愿当兵,就跑到汉族大家的坞堡里当佃户。胡人所到之地,赤地一片,如蝗虫破坏力强,汉民称之为“胡蝗”。十六国后期,拓跋魏较强势,在汉人大族的辅助下,逐渐兼并其他胡国,五胡除鲜卑外已消耗大半,魏兵制多为鲜卑部落兵。拓跋魏引汉俗,持久性较强,又称北魏,是北朝的开始。北朝前期,汉族大家势力上升,引起鲜卑贵族的不满,太武帝拓跋焘诛杀武城崔氏,初清河崔氏、武城崔氏均为北方大族,然两族不睦,相争不休,武城崔氏较盛,武城崔氏被灭族后,北朝已降至唐清河崔氏显贵。北朝试图兼并南朝,没有成功,但北朝在战略上占优势。随着战事的减少,鲜卑部落兵的作用在降低,北方的寒苦,不及中原的繁华,打仗对鲜卑人来说也变成了苦差事,汉民种地种麻,作用在增强。北魏别贵贱,分门第,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他鲜卑贵族也改为汉姓,鲜卑贵族为“国姓”国姓元、穆、于等,汉族大家为“郡姓”。北魏大将尔朱荣后来杀专权胡太后及幼帝元钊,将其囚于笼中,沉之于河阴,牵连者达千人,立元子攸为帝,是为“河阴之变”,后尔朱荣被诛杀。尔朱荣大将高欢逐步控制朝政,高欢将自己的大本营放在晋阳,即今天的太原。高欢废子攸,另立新帝,史称东魏,由权臣高欢控制。高欢是血统上的汉人,自幼贫苦,长于边塞,与鲜卑边民为伴,有鲜卑作风,任侠不羁,后从尔朱荣为大将。宇文泰在长安也立另一皇族为帝,称西魏,西魏由宇文泰控制,东西魏相互攻战,高欢在世时东魏较强势,西魏守势。高欢志未遂愿,离世。子高洋承其位。先,高欢集诸子,执一团死结乱麻绳于地,让诸子解开,诸子解不开,独高洋拔出佩刀,将绳斩为几段,欢甚喜,是为“快刀斩乱麻”故事。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为帝,国号大齐,史称北齐。北齐建立后,高欢诸子相残,国势日衰。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辅佐下废西魏皇帝,国号大周,史称北周。宇文护乃宇文泰侄子,随宇文泰多年,积有权势,觉乃傀儡,后护废觉,立宇文泰子继位,再废,立宇文邕继位,邕阴从护,内地密谋除护,用计诛杀宇文护,亲政。北齐大将鲜卑人斛律光早年随高欢征战,有将才,几朝元老,北周忌惮。后北齐高纬继位,荒废政事,光性格耿直,直言帝过,帝不悦,诛杀光,宇文邕闻之,大悦。宇文邕提兵攻北齐,齐帝高纬携宠妃冯小怜登高地,观齐周大战,以博小怜欢心,小怜看下面千军万马在厮杀,不时看到齐军守势,即喊道:“败了,败了”,齐军闻听消息,斗志锐减,无心恋战,遂大败。高纬死,小怜被北周得到,流落四川成都买灯草谋生。宇文邕在灭齐后不久去世。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先是由世家大族,又称士

    族掌握,后由于内部竞争力增大,一部分寒门地位上升,但掌权的仍是士族。北魏时也模仿南朝搞世家大族的划分,待北魏结束后,实际上成全了北方汉族大家,北方汉族大家的势力仍在增强。魏晋玄学盛行,知名的有郭象、张湛等,有一定的思辨性。南北朝时,佛教盛行,梁武帝舍身出家,北魏开凿石窟,立佛像。道教也开始流行与世,梁时,高僧法显从中原去天竺,从海路回至梁国。文学上,曹操、曹植、曹丕称“三曹”,和王桀、陈琳等建安七子共同构建了“建安风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与文章流传至今,超越现实,富于理想。文学研究书籍《文心雕龙》和《诗品》出自刘勰和钟嵘之手,中国的语言,经南朝庾亮引用梵文的做法,做四声,有了声调,汉语变化更多。汉字在秦时为篆字,汉时为隶书,魏晋时楷书开始流行,特别是钟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对后世的楷书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流传于世,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著名的地理学著作,《洛阳伽蓝记》是部流传至今的名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乃著名的农学书籍。北齐时着成的《颜氏家训》流传至今。刘徽、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北魏后分东魏与西魏,东西二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五朝合称北朝,西魏时,宇文泰兴府兵制,府兵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出征,兵农合一。北周灭北齐,北周宇文邕死后,子继位,是为周宣帝在位仅几年,对皇帝位失去兴趣,将帝位让给自己年幼的儿子,坐上了太上皇,好专心玩耍。宣帝岳父杨坚,权倾朝野,不久宣帝死,杨坚辅助幼帝,杨坚诛杀宇文家族建隋朝,改元开皇,定都长安,坚是为隋文帝,北朝结束。隋于灭以江陵为都的梁,灭陈,南朝结束,中国历时二百多年的分裂混同。 陈后主名叔宝,文采华丽,不善国事,宠爱张贵妃,隋军入建康,后主携妃藏于枯井,被俘。”

    翰林陈彭年向真宗讲解隋唐五季到:“杨氏以中华正统自居,复汉制,兴科举,杨广在位,依仗国土广袤,人口众多,滥用民力,修运河,征高句丽,民不堪其苦,叛乱,豪杰群起,有翟让、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刘黑闼,洛阳王世充,甘肃薛举,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下长安。后宇文化及弑杨广,李渊废隋恭帝自立,建国号大唐。李渊是为唐高祖。后唐军消灭各路豪杰,重新控制住局面,割据结束。唐灭群雄,秦王李世民出力甚多,功高劳苦,太子建成处于劣势,遂联合元吉,牵制李世民,武德九年,在玄武门,李世民先发制人,杀建成与元吉兄弟,提剑上殿,向李渊哭诉,渊即退位,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后被奉为太宗。史称“玄武门之变”。贞观时,社会动荡较少,世民以身做范,早年用人不疑,国力恢复较快,小康有余。贞观时的许多做法被后世津津乐道,李世民被成为君主的楷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时,唐将李靖败吐厥,太宗威力外扬,被胡人尊为“天可汗”,太宗也沾沾自喜道“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待之如一”。贞观后期,随着废立皇储事件的诱发,太宗多疑,有些混乱,后长孙皇后所生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并与太宗死后登基,后为高宗。高宗继位改元永徽,高宗尚明事理,永徽时国力继续惯性发展,高宗宠爱武则天,则天渐掌权柄。高宗死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