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美元宝贝》会是今年戛纳最出彩的电影。”——《法国影视报》。     展映后的次日一早,托马斯就带着一摞报纸来到莱曼的公寓。     顺带着还有一份早餐。     “莱曼。”     托马斯咬着法棍,随手也把报纸递给他。     话说,今年这届,也就是第57届戛纳电影节入选主竞赛单元的作品一共有18部。     但论声势,只有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执导的《华氏911》,日本导演枝裕和的《无人知道》,韩国导演朴赞郁的《老男孩》以及科恩兄弟的《老妇杀手》和昨日放映的《百万美元宝贝》算是夺奖热门。     恰巧,莱曼这两天闲的没事,也都看过。     枝裕和和朴赞郁的这两部,走的也是叙事路线。     但比起《百万美元宝贝》又略显沉闷,不过,枝裕和一直是这种调调,走的是日常风,论家长里短还能拍的有感觉,也算是日本那帮文艺咖的特点。     说实在的,现如今的戛纳电影节,吹倒是挺吹日本和韩国一部分电影人的,但吹完又不给奖。     说它保守吧,人家每年都接受亚洲电影圈的作品,也经常鼓励,说它开明吧,照顾法美电影人的态度又很鲜明。     论格调,戛纳已经失去那帮子挑刺的心态。     真论艺术,还比不上一些小众的电影节。     至少,人家不玩虚的。     然后吧,科恩兄弟。     电影节上的常客了。     金棕榈和最佳导演都拿过。     但这部《老妇杀手》走的是黑色幽默路线。     还是改编作品,即使请了汤姆汉克斯出演,也并没有特别热火。     接着是《华氏911》,从题材上面就能看出这是一部蹭热度,打着政治擦边球的电影。     出品方是狮门,这也是他们上半年动作最大的一部作品。     该片号称是要揭露美伊战争的龌龊,还刻意渲染布什家族和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差没摆明说那场惨剧,是布什家族为了政治权利自导自演。     顶着这样的噱头,在《百万美元宝贝》没展映之前,《华氏911》很可能是今年的戛纳最有机会夺得金棕榈的一部。     为什么呢?     想在戛纳登顶,除了有角逐的资格,剩下的大抵需要符合两个条件要么题材好,要么有民族的个性。     正好,《华氏911》还走的纪录片风格,非常写实化。     再者,才过去3年,那样大的社会影响和一系列的政治博弈,这突然有部电影说挖到了内幕,能不惊爆?     所以,明知是蹭热度,戛纳也必须去推一把。     互利互惠的事,为什么不做呢。     戛纳难道就不需要热度了吗。     当然了,《百万美元宝贝》来了,又更吊一点。     本身质量出众,导演又是自家人,出品方华纳更是与戛纳交情甚多。     对比《华氏911》来看的话,除了占了一个噱头,简直是被碾压。     从导演的资历碾压到背后的运作方。     展映后,组委会就更加坐不住了。     他们原本安排每日三场放映,考虑到有这么多作品排着队的情况下,已然是非常热捧。     但奈何,电影给力,第一天,三场俱都爆满。     片子起势太快,无论是媒体,还是各路观众都在密切关注。     然后吧,也确实不负众望。     第二天,还是场场爆满。     排队买票的场面一点都不稀奇。     希拉里斯万克激动坏了,莫大的认可感砸下来,真真是幸福死。人生头一遭这么受欢迎。     反倒是莱曼,有点冷淡的过分。     也不是不开心,就是感觉没以前那样心思沉浮。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     至于报纸媒体的发力,华纳是肯定打点过,但也是因为莱曼的这部电影确确实实挠住了部分影评人的瘙处。     你要是单纯的励志,打鸡血,可能也没必要这样吹,或者说力度可以低点。拿钱办事。     但出乎意料的地方在于,《百万美元宝贝》借着这个故事说了挺多。     居然还跟《洛奇》不太一样。     落魄拳手,底层小人物逆袭的套路算是《洛奇》第一次使用,史泰龙靠着这个从一个不入流的小演员,一举成名。     可特么,《百万美元宝贝》也是聚焦拳手,也是小人物,但《洛奇》的结局还算美好,麦琪的人生却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电影的后半部分,这片撑死也打不过套路的鼻祖《洛奇》。     但除了拳击,还有什么呢?     借用一部分影评人说的话就是,这片子整体的基调并不热血,于平淡中教人坚强,特别是受伤之后的剧情,是全片的升华段,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对待所有事物还能保持强硬态度的女孩,麦琪。     平静的面对死亡,这是她的选择。     她想听到的是别人的欢呼与掌声,惋惜和同情是对她最大的伤害。     这也是莱曼导演塑造人物最动人的地方“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失败,哪怕那让人绝望。”     当然,很多人都说死亡是一种逃避。     但影片里不是,麦琪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信念上的强者。     弗兰基不想教她打拳,她自己磨;第一次上场就打输了,她越加艰苦的训练;最后要结束生命,那也是她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麦琪选择了她想要的,这是属于她的强者逻辑。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哪怕是死亡。     影评人嗨了。     《百万美元宝贝》的口碑持续升温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事情,尤其是法国官方都在给莱曼背书,希望他走的更远。     《戛纳首映》、《先锋报》、《法国报道》、《洛杉矶日报》等等等等。     这些在电影节时,专门负责挖掘电影作品的媒体们,影响力都很不错。     且无一例外都在捧《百万美元宝贝》。     虽然不全是浓墨重彩的影评,但推荐去看的态度也足以表明这部电影受到了媒体界的认可。     观众吗,也实在。     愣是靠着热情似火的态度,让主办方商量着又加了一场。变成每日4场。     至于消减了谁的放映场次,那就不得而知了。莱曼也不关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