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号变成人》分卷阅读44

    贺老病房里聊着天的时候,刑警队中队长林亦初带着一名队员敲开了病房门。

    林亦初不是柔美型女性,一米七几,骨架偏大,一头短发,眉毛浓黑,穿着一身警服,英姿飒爽。贺老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这位女队长了,赶紧招呼她进来。

    座位不够,文灏和应安年是站着的,斜对着门。林亦初进来时,目光在文灏身上停留了一瞬。她头上是关于案情的问题,文灏不确定她此刻在想什么,但看眼神,这位警官似乎对他有点疑问。

    没有耽误时间,林亦初拿出一沓照片,直入正题:“请几位教授看看认不认识这里面的学生。”

    c大的案子性质恶劣,林亦初接手后,一边让人继续分析监控视频,一边从人员关系和武器来源上展开调查,并把重心放在了后者。

    嫌疑人对学校非常熟悉,排查范围首先圈定在校内人士上。近些年,除了学术上的分歧,雷老并未与人有较大争端。他对学生严格,生活上却很关心他们,很受学生爱戴,而且目前所带学生全都有不在场证明。其他几位老教授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只贺老还在给本科生上公共选修课,但上课期间未曾与学生有矛盾,事发日成绩还没公布,他也没挂谁的科。

    报复性作案这条路遇到迷雾,教授们社会关系说简单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门生故旧众多,线索都很模糊。这时候,查起来更加没头没脑的武器来源方面有了突破。

    现场和医院取得的三根短箭,以及最初由学校保卫处保留的那根,初验都没有除了受害人、保卫处职员等人以外的人员的指纹,嫌疑人应该擦过它们,并在犯罪过程中戴了手套。

    根据短箭制式和现场情况分析,发射装置是弓弩类武器。结合发射力度、距离和携带便利度估计,凶器很可能是嫌疑人自己制作的,不同于市面上非法售卖的大部分弓弩,它的体积和重量更小,制作更粗糙,装填不需要很大拉力,导致发射间隙更短,但威力也要小得多。

    弩是高杀伤性武器,不说现代军事上使用过的弩,就是古代的弩杀伤力也非常大。如果嫌疑人用的是正常的弩,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如此,放任一个心思冷静、手法偏邪且携带一个背包就能隐藏的远距离武器的人逍遥在外,实在危险。

    想到这套武器是自制的,技术科警员将短箭拆分开,在其中一根短箭顶端的金属片内侧找到一枚指纹。但指纹采集还没有全面铺开,暂时无法确认这枚指纹是谁的。

    正当林亦初带着人寻找新的切入点时,校园里一个看到他们眼神就有点躲闪的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

    第36章

    男生叫蒋真,来自同市另一所大学,过来c大是为了接他女朋友一起去车站。看了他的学生证, 林亦初就不打算在他身上深挖了, 这见了警察就缩脖子但又没有强烈的戒备或恐惧的小样子, 多半是犯了点小事,严重的事他是没那个心理素质做的。

    心里这么想, 必要的程序不能漏。林亦初从下属手里抽过一张短箭的照片摆蒋真面前,问他见过类似的东西没有,没想到蒋真的脸一下子白了。

    有嫌疑的不是蒋真, 而是包括蒋真女朋友韩玥在内的九个c大学生。

    这九个学生分布在不同年级、院系, 因为对冷兵器的共同喜好聚在一起,私下成立了个小社团, 叫制冷社。名字听起来像卖空调的,实际是制作冷兵器的意思。

    他们在校外租了一套房子当做根据地,手工制作冷兵器。长枪、长剑、匕首之类需要锻造的他们没法做, 主要制作弓和弩。

    不得不说, 这帮学生爱好有些中二, 动手能力是真不错。林亦初带着人进入“制冷社”租的那套房子时,看到的不仅有十多把成品、半成品的弓和弩,还有各种原材料和工具。他们自己做木工,比较复杂的弩机也自己买材料用钢锯、电钻搞定,只有偏心滑轮之类的少数零件上网购买或找人加工。

    据社员交代,他们开始只是照着买来的成品和网上的教程制作,后来就开始自己设计,多种尺寸都做了一遍。做了东西就要试验效果,他们利用假期到附近山上射了三回鸟,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怕外人多事,他们保密工作一直做得不错,也不会发照片炫耀。

    教授受袭的事传到韩玥等人耳中后,九人跑到因为期末已经两个周没去的出租屋一清点,尺寸最小的那把弩和配套的箭消失了。

    九个人都有屋子钥匙,都说自己没做过那样的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朋友,互相有一定信任,又不知实情,加上害怕报警之后的后果,当即约定谁也不说去,心怀侥幸,寄希望于警察不会查到自己身上。

    几人惊疑不定,原定所有人考试结束后进行的活动也取消了,各自改签机票车票,赶着回家。

    蒋真是被韩玥拉进制冷社的,平时就做些打杂的工作,还有凑钱,射鸟的活动他也参加了。知道他胆子小,韩玥没跟他说实情,结果还是被他牵出来了。谁让她逼着蒋真打保护动物,害他一见到警察就心虚呢?

    除了已经回家的两个学生,社团内其他人当天就被带进了警局,比对过后,指纹确认是其中一个叫李维齐的男生的。

    经过调查,包括回家那两人,十个人中有七个都有明确不在场证据。另外三个都是考完试不走,待在学校等社团活动,自称事发当时在寝室睡觉或手绘弓弩设计图。

    东西莫名丢了、不知实情,只是这些学生的一面之词,他们既不能证明自己完全与此事无关,其实心里也不敢肯定每一位同伴都是清白的。林亦初暂时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更多信息,就将十个人的照片拿来给老教授们辨认,不排除没有不在场证明的三人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了自己,或同伴,对老教授下手。

    先去过的雷教授那儿,雷老表示一个都不认识,此时贺老这边,也没有谁对照片里的任一个学生有印象,或觉得与嫌疑人身形很相仿。林亦初有些失望,又将目光转向了文灏。

    “请问你是金贝的文老师吗?”

    “我是,林队长认识我?”文灏感到意外,他此前并没有见过这位警官。

    “我是冯序东的妈妈,经常听他提起你,谢谢文老师对我们家东东的照顾。”林亦初微笑道。

    原来这就是东东心目中的英雄妈妈。后来文灏还见到了小孩儿的爸爸,是一位技术科的警察,胖胖的,和东东非常像。

    两人寒暄两句,林亦初说:“我就不打扰贺老了,文老师我们出去说几句吧?”

    文灏跟着她出门,以为她会说些关于东东的事,林亦初却提出了一个更令他意外的请求。

    “听说文老师精通微表情,可不可以去警局帮我们看看那些学生谁在说谎?”

    林亦初知道文灏这个人是通过东东和小孩儿奶奶的转述,对他产生深刻印象却是在幼儿园砍人事件后。

    她听说过事件的过程,也知道后续结果,感觉其中有几处地方非常可疑。为什么在这位文老师大喊之后罪犯就愣住了,继而对着空气乱砍?为什么罪犯之前行事还有点逻辑,被捕后就完全痴傻了,只能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就算罪犯精神状态本就有问题,至于被喊声刺激就恶化得那么严重吗?

    林亦初专门找人咨询过,对方给的答案是有可能,只是可能性很小。真是巧合,而不是文灏有超过常规水平的特殊催眠本领?

    林亦初想知道究竟,奈何那边不是她的辖区,同事领导不觉得这奇怪,抑或只是不想另添麻烦,都不是她好**手的。而且文灏是救人者,她自己的儿子受益最大,她又听了关于他的很多好话,至少目前看对方不像有歹心的人。当了多年警察,有特别本领的人见过好几个,用孩子爸的话说,只要不犯罪,别人不说出来又不违法。

    可跟罪犯打交道的人,对特殊人士会本能地关注,即便只是可能的特殊人士。这之后,林亦初手上事情不断,也没空去幼儿园看看,只是隔断时间会状似不经意地问问东东和爷爷奶奶文老师的事。当然,听到的都是好话,也是老话。

    今天一看到贺老病房里这个年轻人,林亦初就怀疑他是文灏,二十来岁、长发、长得超级超级好看,要全部符合的人真不多。

    以前是没机会,对方都走到这里了,林亦初就想好好观察一下。另一个理由是,她真的希望能得到相关支援。

    “原本学校低调处理,媒体没怎么报道,本校学生也觉得对学校声誉有损,没大肆宣扬。我们把制冷社的学生带回警局后,不久网上就有了谣言,说警察虐待学生,可能是学生家长让人做的。虽然后面还可以用持有管制器具和偷猎保护动物的名义拘留他们,我们还是希望尽快锁定嫌疑人。”林亦初向文灏解释。

    她和队员一直在加班加点查案,调查进度已经算快,谣言起来后,上级再次给他们下了催命咒。催是催了,人力却没法给他们补充。临近年底,犯罪分子也活跃起来了。至于眼珠子一样的心理专家,排队都轮不到他们。

    文灏没想到自己最初随便找的微表情借口都传到家长耳朵里去了,他不是真对微表情有心得,但别的能力可能帮得上忙。协助警方早惩罪犯义不容辞,可他得先确认一件事。

    “谢谢信任,我并不很擅长微表情,可以试试,但不能保证准确度,估计只能做一个边缘参考。”微表情的实际效用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他的能力也有使用限制,就怕警方太急于破案,放大他的意见,给无辜的学生带去伤害。

    “放心吧,”林亦初笑了一下,她进一步确认这是个谨慎且心软的好人了,“我知道微表情不能作为证据,不会根据你的推测粗暴对待那些学生,只是希望尽量缩短破案过程。”

    微表情对判断谎言的作用非常有限,准确率很低,除非对方是很熟悉的人。办案过程中,警方要使用微表情,要以对嫌疑人的前期分析作为基础。即便如此,它也只能是一个不能起关键作用的辅助。*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