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分卷阅读123

    屋中暖香融融,布置的极为奢华,清淡雅致的香气扑面而来。清平从低垂的帷幔中走过,想起的却是往日在书房中的情景。她不曾看眼座上的人,一言未发,径自在丹陛前跪下。

    楚晙独自坐在椅子上,殿中并未有随侍的宫人,显然是一早做了准备,遣散了一众无关之人。她注视跪拜行大礼的人良久,才道:“起来吧,清平。”

    清平这才直起腰,跪坐在地上,抬头看向她。

    她的确是与从前不同了,清平如此想。

    楚晙华服金冠,坐在木椅中,手搭着扶手上雕刻的凤鸟上。她漆黑的眼瞳中映着满室富贵荣华,却无沉迷权势的陶醉,反倒清冷如秋夜中的星子。

    原来有这么一种人,生来就要站在最高最险之处,手握滔天权势,睥睨万物众生。

    清平有点恍惚,那些错综复杂的记忆里,在云州夜船中与她在漫天繁星下低声私语的人已经淡去身影,取代的却是眼前的人。

    她第一次这么仔细的看清她的样子,不是在落寞深夜里,凭借些许渴望和回忆,百转千回勾勒出的模糊面容。她在辉煌灯火中分毫毕现,陌生大过熟悉,已然与心中的样子背道相驰。

    只是一瞬,诸多念头一闪而过,她俯身再拜,却是无比的顺服,恭声道:“罪臣不敢。”

    一时间只听见殿外雨声不断,楚晙手揉了揉额角,吐出一口气来,缓了缓才道:“你这是要做什么,先起来说话。”

    清平毫不为之所动,只道:“罪臣不敢。”

    见她仍是这句话,楚晙却突然笑了笑,道:“我叫你起来。”

    她话中的威压如山崩海啸再也掩饰不住,清平看着她道:“刑部通缉尚在,通敌叛国之罪未去,罪臣怎敢在殿下面前站着?还是跪着说话自在些。”

    楚晙面沉如水,道:“刑部的通缉令待到战后自然会被撤下,通敌叛国之罪也论不到你头上。倘若你心中有怨,也不必如此”她有些少见的心烦意乱,闭着眼道:“你出使西戎劳苦功高,换回了和谈文契,而丁茜叛国投敌——”

    清平忽然道:“殿下如何知晓丁大人叛国通敌一事?”

    楚晙睁开眼睛,看着她慢慢道:“在西戎大军进攻安平郡前,朝野已经皆知此事。”

    清平眼眸微颤,低声道:“殿下算无遗策,未卜先知,恐怕不是那时才知晓罢?你一早就知道丁茜会投敌,却特意将她安排进使团之中致使使团遭到埋伏,竟全数丧命于草原上!”

    她猛然站起,嘴唇翕动,牙关打颤,似在压抑着什么情绪一般,楚晙注视她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道:“确实,你受苦了。”

    “不,殿下,这点苦算的了什么呢?”清平说着说着笑出了声,她面颊上滑过一道水痕,人好似并无知觉般哑着声音继续说道:“这不算什么苦的是安平城破时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他处的十万百姓,是在城中领着手下殊死抵抗后殉国的孙从善!更遑论西戎人一路屠戮洗劫村庄,追杀逃亡百姓风雪中灾民流离失所,朝廷却不准两郡开门放行,硬是熬死了这些人!”

    她原本嘶声力竭的说话,却渐渐低了下去,呵了一声道:“说来可笑,安平安平!何来安稳太平?”

    楚晙一言不发,坐在座上,姿态从容地看着她。清平陡然间生出种自己所言不过是个笑话的感觉,她垂下头,脸上已经是泪痕斑驳,刺的脸生痛,她道:“我真是愚钝,殿下想必早已经料到此事,还需要我在此大放厥词,细数种种么?”

    楚晙收手袖中,淡淡道:“安平虽陷,却将西戎数十万大军引入云州腹部,令其无法折返。如今居宁关已闭,国战过后再无西戎此国,爾兰草原亦可收回,我代国版图可向东北拓展至达慕雪山。王庭已灭,金帐不复,草原诸族不成气候。此战一过,放眼四海,威震寰宇,我代国再无敌手,这是千百年来未曾有过的盛事!清平,你出使西戎立下大功,待后升擢——”

    “升擢?”清平打断她的话,突然低声笑起来,道,“我在金帐时有人与我说,我不过是件东西,被人送去换另一件东西罢了!没人想要我回来,也没人以为我能回来!”

    她抬起头,眼中水光闪过,脸上痕迹已干,冷笑道:“我的确是看错了人,愚蠢至极。我竟然信了你所言,以为只要出使西戎,就能保全安平!真是可笑!我在草原之中没日没夜的逃亡,同伴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你又在做什么呢?安平沦陷时你可有想过最初的承诺?只要你在云州,就定要保此地平安?!”

    她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楚晙,楚晙站起来,把双手放在清平肩膀上,道:“但那时我已经回了长安,并不在云州。”

    她漆黑的眼瞳翻滚起复杂难言的情绪,有些不解地看着她,眉头皱起道:“当时朝中局势不明,若是不我当时不赶回长安,我那二姐怕早就对我下手了。你难道还不明白吗,若无权无势,偏安一隅,焉有你我二人相见之日?”

    清平顿时哑然,甩开她的手,难以置信般道:“我真是疯了,那日居宁关破时,我竟想折返与你同生共死,这真是真是可笑至极!”

    她踉跄从台阶上退下,跌坐在地上,绑头发的红绳松落,长发倾泄而下,掩住了她的脸,楚晙本想去扶她,见她肩头微微耸动,迷茫地瞧着丹陛边那盏高大的鹤型灯台,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收回了手。

    清平恍然间像想透了许多事情,那些从前不肯去仔细分辨、不愿去想个透彻明白的事情,如今都隐约浮出了水面,被一条无形的线串在一起,看似各不相干,其实都是早已埋好的一步。她不过是人手中的棋子,被推着走,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仍然走在既定的道路上,还天真的有所期待。

    她披头散发地从地上爬起来,浑身发抖道:“的确如此,在殿下心中,我先是代国朝臣,需听命于主上之命,为国献身;再是您的臣属,看见时机不对,就可以随意丢弃。只是我想不明白,若是殿下有命,做臣子的怎能不从?何必要与我说些什么风花雪月,儿女情长?”

    她惨然一笑,一步步向后退去,道:“莫不是看我失魂落魄、神魂颠倒,觉得十分有趣么?”

    楚晙脸色异常难看,手握紧了椅背,眼中怒意翻腾,清平恍若未见,转身快步离去,在雕着百鸟逐凤的殿门前驻足回首,隔着重重帷幔,突然道:“那夜在船上,我真的想过,若是使团被扣压在西戎,二三十年不复得见,我又该如何?”

    水渍没入脚下砖缝,话音刚落,她先自己失魂一瞬,而后觉得自己内里空空,好似只剩下这具行尸走肉的躯壳,魂魄早已随着今夜的话散了个干净。

    “想来黄泉再见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殿下,我从不怕死,我等的起,只是——”

    清平倏然住口,最后一魄随着话出也不见了踪影,她的声音低了下来,像是一句梦呓:“——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她打开门离去,夜风长驱直入,吹的殿中烛火摇曳,帷幔微晃,楚晙坐回椅中,那句痴人说梦仍回荡在殿中,合着窗外的雨声,融入漫漫长夜中。

    第133章 所爱

    骤雨初歇, 水滴从青瓦檐滑落, 在寂静深夜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滴答声。清平立在宫门外, 刘甄提着一盏宫灯送她出来, 有些踌躇地站在她身侧,却不知要怎么开口。她二人之间仿佛隔着天堑, 再也不是从前相处的样子。

    刘甄沉默片刻,缓缓道:“回去好好歇息, 说不定过几日, 殿下又要召你入宫。”

    清平没有回答, 只是把目光投向更深的夜色中。

    她忽然有些了悟,那高踞主位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女, 并不是偎依在窗檐下, 看雪洋洋洒洒的爱侣。曾冒雪前行数日,连夜赶赴月河战线,寒风呼啸中她们对立而视, 托付彼此心意;绚烂星河下,她也曾为她挽发, 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如今, 这些都已经化为记忆中模糊的一隅, 哪怕她再如何竭尽全力去回想当时的心绪起伏变化,再也不会有分毫触动。脑海最为清晰的,竟是从草原到云州那些不眠不休逃亡的日子。

    “多谢。”她低声道,神情有些萧索,“我自有分寸。”

    刘甄脸上露出不忍, 从她一如既往的平静中读出某种深切的痛楚与隐忍来。楚晙手段她再清楚不过,她虽知道大部分的事情,但依然不能为清平做些什么,愧疚与无能为力让她感到无比的煎熬,她忽然道:“清平,若你想走——”

    清平突然按住了她的手,一把捂住了她的嘴。

    深夜的墙外传来踢踏马蹄声,刘甄猛然住口,额头蒙上了一层薄汗,清平若无其事地松开她,从她手中取过那盏灯,道:“回去的路太暗了,这灯便借我一用,日后有机会再还给你。”

    她提着灯向外看去,天枢驾着马车到了跟前,道:“李大人,请上车吧。”

    刘甄怔怔地看着她提着灯上了马车,灯光照出她的脸,如同开锋的宝|剑般,眼角眉梢褪去了原本柔和,变的有些锋利冰冷,光影勾勒出鼻梁到嘴唇的线条,呈现出种动人心魄的美。

    刘甄不免有些心惊,她与清平相知相识,如何不知她是怎样的人?但此时看她的模样,竟然连往日的一点影子都寻不着了,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了似的!

    清平看向她,眼瞳中流转着浅浅的光,她微微一笑,张口无声地说了一句话。

    天边泛起鱼肚白,宫人关了门。刘甄走在宫道上,以口型相仿,在心中把清平那句临走前无声的话给念了出来。

    “你说的话。”

    刘甄眉心重重一跳,不详的预感笼罩在她心中。她有些后悔当时说的话,劝清平走,可是又能走到哪里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想不被发现,就要一辈子隐姓埋名,藏身于山野中,做个农人村妇,难道清平愿意这样?

    刘甄叹了口气,往事历历在目,她整了整装束,垂下眼,在踏过重华宫宫门时,又变成那个颇得太女倚重的刘尚女。

    下了一夜的大雨,宫殿顶上的琉璃瓦被冲洗的明净,在朝阳中反射出一片无比眩目的金红色,刘甄看着雨后澄澈的天空,忽然觉得哪怕清平真想离开,从此做个这样的人,也未尝不可。

    清平回到府中时已是天光大亮,张柊见她回来,便在厅堂招呼下人备饭。

    清平在桌边落桌,有仆人送上碗筷,张柊若无其事道:“昨夜下了一夜雨,今早起来不曾想竟放晴了。”

    “晴天自然是好的,使人将屋里的褥子拿出去晒晒,晴不过几日,到时候又得下雨。”清平舀起一碗粥喝了几口道。

    张柊注视着她道:“……竟不知你对长安这般熟悉。”

    清平手中一顿,瞥了他一眼道:“曾在长安求学,也是住了几年,说熟悉也熟悉,说不熟悉也不熟悉。”

    张柊有些尴尬,低头用饭不语。两人各自心怀秘密,本就无话可说,清平用完饭便回了后院书房中去,临走前低声道:“看好那些下人,别让他们随意走动,宅中的事情,要劳烦你打理好。”

    张柊压下心里疑惑,无论他对昨夜所见有多少猜测,此时他也不得不装做毫不知情的样子。深夜出现的马车,身着近卫服饰的女子,他深吸一口气,明白他们彼此都需要等待时机,而这种等待,恰好是最让人倍感煎熬的。

    清平坐在书房中翻着那本账本,她手上这本自然不会是原本,而是另行抄录的副本,她翻了几页,慢慢合上放在手边。

    她手中这本账本记载的东西几乎可以颠覆整个贺州官场,世家大族手伸的如此之长,将贺州瓜分殆尽,贺州官场贪墨横行,世家肆无忌惮,几乎已经将贺州官府压在下面,朝廷多次派去的官员整治,但都无从下手,皆无功而返。贺州甚至成为一块铁板,谁敢去踢,就会遭到激烈的反击与报复。

    这只是一州之景而已,那其他州呢,是否也是这般黑暗糜烂?世家自建朝初便已盘踞在六州土地上,当时朝廷需要仰仗她们,但历经种种变革后,到了今天,她们已经成为能插手朝廷决策的庞然大物了。通过不断在朝中举荐和插|入合适的官员,达到为其谋利的目的,再通过联姻,使得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已经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局面的形成也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同云州有战事,朝廷要从其他州抽调粮食运往广元,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数额。地方凝聚起的势力成为阻碍朝廷新法推行的巨大阻碍,更别说科考取士,如无人推荐,平民之家,怎能有入官学就读的资格?贺州一地最讲究出身家世,为此改姓入门者不计其数,不过只是为了冠个宗族姓氏罢了。

    她手中这本账本分为两本,一本为进账,一本为出账,记载着贺州近三年来各项税收的流向,吴钺恐怕并没有看这本账本,否则她就会明白,这里头所称的向朝中重臣上贡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扣除朝中为推行新法发放的各项补贴,还有税收出入,最后清晰的指向一个地方,剩余的五百三十万两,全都被贺州世家大族所瓜分。贺州都是如此,更遑论其他五州了。

    原本还在张柊身上,清平相信他自然会把这样东西藏的很好。云州频繁的战事将举国上下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人人都想知道成败如何。事关国体,更关乎这位继承者是否能得到认可顺利继位,她清楚的明白,这场战争对楚晙而言至为重要。随着女帝的退隐,权力的无形移交,楚晙在这一年中表面上说的监国,但其实六部内阁已经隐隐以其为尊。官员们需要的是能决策大局的君王,如果说前三十年中,女帝的不作为将她们被迫推向的世家战线,参与到两党之争中去,但现在,许多曾被放逐到权力中心外的官员看到了一丝希望,若是明君在位,那么这腐朽不堪的官场,总有一日会得到彻底的治理了。

    她问自己,回到长安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她心怀愤慨,想为安平殉城的孙从善与一众同僚问个缘由;她回想起在雪中跋涉的场景,想为这一路流离失所的百姓问个究竟。拨开重重阴谋,她不想让吴盈平白送了命……种种缘由,促成她回到长安,再次踏入这片土地。

    她坐在书房中,想到往日的情形,只觉得想笑又想哭。长安承载了她太多太多的记忆,她看到旧日的屋舍、街道,怎能不触景生情?

    但这一年的遭遇让她有了新的领悟,原来所谓的感情,才是最要不得的。时至今日,她只觉得仿佛再生了一般,人历经生死险关,总是会发生一些变化。曾经的日子并不是假的,人付出的感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忘记,她想起长安的同窗,安平的同僚,或是曾予她教导,那些在她生命中来了又离开的人,她心中涌起深深的无奈,她此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她的确是那个被人推着走的棋子。

    若是她一早便离开,去周游六州,远离所有的是是非非,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吴盈不会死,安平不会沦陷,所有未发生的都可以被改变?她清醒痛苦的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但又如饮鸩止渴般,陷入悔恨之中不能自拔。但她并未因此而产生过自暴自弃的想法,如果对自己这么随意,她早就该死在阾枫郡的废庙里。

    清平看着日影从窗柩的一侧慢慢落到地上,她想到那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她心中堆满了苦闷,但却不能与任何人说。能说的人已经不在,在的人已经背道相驰,越走越远。她恨自己历经种种,仍是做不到无动于衷。

    她又是失落又是庆幸,彻底的失望过后,她只觉得心中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