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分卷阅读892

    但现在,笔者却开始怀疑,至少这个观点并不全面。

    翻了些史书,又参考了其它资料,遂斗胆提出笔者的猜测:在隋唐以前,女性的名字是受到尊重的,尤其是魏晋南北朝。

    既作了大胆猜测,接下来就该小心求证。

    以史书中的后妃列传为据,两汉时期留下名字的后妃已不在少数。

    ——西汉的吕雉、张嫣、王娡、王姁、陈阿娇、卫子夫、王翁须、许平君、霍成君、王政君、赵飞燕、赵合德等,以及东汉的郭圣通、阴丽华、郾明、邓绥、阎姬、梁妠、梁女莹、邓猛女、窦妙、伏寿、曹节(曹操之女)等,约24个。

    ——有些后妃甚至可以有字,如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字娥姁;汉惠帝刘盈之妻张嫣,字季兰,小名淑君……足以见得,当时的女性颇受尊重。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一说名宓(显然是受了《洛神赋》的影响),一说名洛。然而,均无确切史料可证。但甄后的四个姐姐,在《三国志》的注释里却有明文记载:甄姜、甄脱、甄道、甄荣。曹丕的第二位皇后郭氏,则留下了她那颇具霸气的字:女王(名不详)。

    初中时,笔者曾在野史上见过莫琼树、薛灵芸等一大串花哨明丽的名字,心中艳羡不已。她们皆为曹丕宫人,但不见于正史,不知非官方资料是否可信。

    见于《三国志》的女性名字寥寥可数,但三国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且处于战乱,名字佚失是可以理解的,故略去不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形□的女性名皆见于史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位皇后,名叫杨艳,字琼芝;第二位皇后名杨芷,字季兰,小字男胤;他的妃子,则有左芬、胡芳、诸葛婉……西晋不过短短五十余年的光景,《晋书》上就记载了张春华、夏侯徽、羊徽瑜、王媛姬、贾南风、谢玫、羊献蓉、王惠风等后妃之名,不可谓不详尽。

    东晋,有虞孟母、夏侯光姬、郑阿春、庾文君、杜陵阳、禇蒜子、何法倪、王穆之、庾道怜、郑阿春、王简姬、李陵容、王法慧、陈归女、王神爱、褚灵媛等,约16人。

    十六国的局势乱得一塌糊涂,但史册上亦留下不少女性的名字:张徽光、张丽光、刘娥(字丽华)、刘英(字丽芳)、靳月光、靳月华、刘芳、杜珠、苻娀娥、苻训英、李敬受、段元妃、段季妃等等。

    南朝的宋,有赵安宗、萧文寿、臧爱亲、胡道安、张阙、司马茂英、袁齐妫、沈容姬、殷玉英、路惠男、王宪嫄、何令婉、谢英媚(实为新蔡公主)、王贞风、陈妙登、陈法容、江简珪、谢梵境等;齐有陈道止、刘智容、裴惠昭、韩兰英、王宝明、何婧英、王韶明、刘惠瑞、禇令豦、王蕣华等;梁有张尚柔、郗徽(永兴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丁令光、阮令赢、王灵宾、徐昭佩(益昌公主含贞)等;陈有章要儿、沈妙容、柳敬言、沈婺华、张丽华等。

    再看由少数民族政权所组成的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据《魏书》和《北史》所记载,有冯清、冯润、尔朱英娥、郑大车、娄昭君、李祖娥、元胡摩、穆黄花、冯小怜、李娥姿、杨丽华、司马令姬、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等名。

    以上,仅仅是出现在后妃列传中的名字,是以走马观花的速度,浮光掠影般摘抄下来。虽然难免有疏漏,但已相当可观。

    然而,这期间历经了多次战乱割据,史书并不一定详尽。《后汉书》中就多次出现名字的留白。例如,“明德皇后马氏,讳某”,这个“某”字,便代表名焉不详,其他书友正在看:。按今人的观念,“明德皇后马氏”即可,何必再加个“讳某”?而这恰恰能够成为当时女性名字受到重视的佐证。

    进一步猜测,如果当时确实重视女性的名字,那么正史所佚失的名字会不会以其它形式被保留下来呢?忽然之间就想到了墓志铭!

    在目前出土的山西和洛阳两地近200块汉魏晋南北朝墓志中,笔者如愿以偿地查到了正史中所缺失的一大串后妃的名字:高照容、李媛华、高英……

    此外,在墓志上还发现了其她女性名:郭槐、石婉(字敬姿)、冯令华、王普贤、元瑛……尽管她们身份各异,有公主、妃嫔、王妃、女官、命妇、乳母,甚至还有尼姑,但墓志上都清楚地写了她们的名、字、法号、封号等等。

    除了史书,从当时的奇闻逸事或书信札记里,同样不难看到一大串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卓文君、蔡文姬、钟琰、李络秀、荀灌、谢道韫、卫铄、鲍令晖……

    这些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是重视女性名字的。无论她们是否出名,是否活跃于政坛、文坛,在史册、书信,或是墓志铭中,都清楚地记载了她们的名,甚至字。

    再往后看(少数民族政权暂且不谈),就可以发现,女性名字出现得越来越少。除了某些才女名妓(如薛涛、柳如是、陈圆圆等)各领一时风骚外,史书上几乎都是单调的“某氏”,书信上则是“寄某氏女”。《新唐书》只留下5个女性的名字:徐惠、武则天、上官婉儿、杨玉环、王珠。这5个人的留名,都出于个人的特殊经历(历史上都有相关故事可寻)。五代十国有6个:张惠、刘玉娘、宋福金、种时光、周娥皇、张太华。

    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没有记录。一百四十九年的南宋只有2个:李凤娘、谢道清。

    200多年的明朝有3个:马秀英、胡善祥、郭爱。

    除了史书,笔者又找了唐、宋、明时期的墓志铭(在二程和司马光等人的文集中可以查到他们写的墓志铭),90%只写了娘家姓和夫家姓。

    综上,容笔者斗胆下一结论:古代女性名字是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不受重视的。(纯属个人意见,吃饱了饭,寻古人消遣呢。得罪得罪!)

    此外,宗白华先生曾说过,魏晋时期,人们喜欢用一些光明鲜亮的意象来形容美,这表明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纯净晶莹的人格美。《世说新语》里形容美貌的“濯濯如春月柳”和“轩轩若朝霞举”,可为佐证。

    而当时的女性名字正好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媛、娥、英、惠这些历来被用来赞美女性的字眼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后世多用于男子之名的字,比如华、令、昭、光、徽、明、琰、晖等,都代表着光明美好的意像。

    同时,魏晋南北朝的女性名字相对少了些脂粉气。比如庾文君、郗徽、钟琰、谢道韫、卫铄、尉迟繁炽、柳敬言、江简珪、谢梵境等。难道当时的女性之名也讲究“林下风致”?

    ——以上摘于:中国人文在线(并不完全代表作者君观点)

    ***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汇总

    女士

    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西君注:原来这么早就有女士的称呼了)

    巾帼

    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其他书友正在看:。

    女史

    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淑女

    《御宅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