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闲臣》第八百三十章、喜庆

    春节一过,紧锣密鼓的第一件喜事,便是准备朱翊钧的大婚,朝中内外大臣都忙得不可开交。

    水墨恒也不例外。

    因为早被朱翊钧任命为纳采问名使,责任重大。

    就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朱翊钧便派内务府的人,将一袭大红锦袍送到天上人间来了。

    看得出来,皇上要做新郎的心已是迫不及待了。

    其实,对于国家和朝廷来说,在这件盛大的喜事之前,还有一件大喜气的事儿,也值得欢庆,那就是冬运的成功。

    这件事是张居正牵头的。

    就此,他曾经还借大儿子张敬修的口,前来咨询过,水墨恒当时明确告知:方案可行,利大于弊。

    于是张居正放心了,立即大张旗鼓地开展。

    就在去年年底,从江南各处粮站里兑运到京的一百多万石新鲜的粮食,都一粒不差地足额运抵至通州仓。

    别看这事儿说得简单。

    当时张敬修就寥寥几句,而水墨恒的答复也不过尔尔,可这件事操作起来,堪称是个浩大的工程。

    因为自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南方的税粮都是分春秋两次解运到京的。所以,这是一项延续了近两百年的祖制(若从朱棣封燕王算起的话,超过两百年)。

    选择春秋两次解运,是考虑到南粮北运需要走运河,而这两个季节运河的水量充沛,一个是春洪期,一个是秋汛期,运河自然容得下千石大漕船的航行。

    可世事皆福祸相依,水量充沛洪水滔天,也时不时地引发船毁人亡的惨剧。而一旦发生,粮食损失少则十几万石,多则几十万石,因此两百多年来,税粮从未足额收缴过。

    这个问题始终没能很好的解决。

    张居正很早便注意到了,只是由于刚开始上任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去管。

    政治改革颇见成效之后,紧接着经济、财政改革又立竿见影,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

    这样,直到两年前,也就是水墨恒搬到天上人间前夕,张居正才觉得可以着手改革了。

    而在那之前,其实江淮漕运这一块儿从未放松过,每年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从早年工部老尚书朱衡开始,就一直延续通过疏浚与闸站的建设,来增强水系的调节功能。

    也正基于此,张居正才与漕河总督吴桂芳两人合计,决定上疏改春秋两次解运为冬运一次解运。

    这是个大胆的设想。

    先不考虑祖制的问题,本来,冬天河床就属于枯水季节,有些地段水浅,只能淹没至脚踝处,不要说上千石的大漕船,就是浅帮船都航行不了。

    可经过朱衡、吴桂芳、潘季驯等这些治河专家的不懈努力,这几年积累下来,多处蓄水湖泊河流可以开闸放水,能够保证漕河运粮的必需水位。

    如此一来,冬运就有了可能。

    再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也就是从水墨恒搬到天上人间到去年年底,冬运终于成功了。

    一百多万石粮食完全抵运京师,途中没有沉没一条船,没有一人伤亡!这在许多人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张居正高兴。

    朱翊钧更是一高兴,立即下旨永久废除春秋两季兑运,将冬运著为永例。这样,朝廷延续近两百年的祖制,在朱翊钧和张居正的手上又一次更改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实现冬运的第一功臣吴桂芳因积劳成疾,新年刚一过,便死于任上。

    水利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漕河总督不可一日或缺,张居正力荐潘季驯迅速接任此职。

    朱衡担任工部尚书时,潘季驯就是他的得力下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治河专家。所以,由潘季驯接替吴桂芳的职位,得到了朝廷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许。

    冬运的成功,所有当事的官员都得到了应有的嘉奖,或升官晋级或封妻荫子,自是乐得没神儿。

    &nb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