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再起》第127章 抗旱抗涝(4)

    张祥这个始作俑者、背后的小小黑手,感觉心底、后背上还是发凉的。

    “看来一只小蝴蝶的翅膀再怎么用力呼扇,真正的能力范围与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理想主义者那是真正可怕的,脱离了现实往往就会成为空想家之一,在实践中就会暴漏出真正的问题,幸好这次提前暴漏了出来,否则日后的麻烦就真的大了。

    该死的战争问题和具体举措,对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可是个大大的系统工程,不能有什么明显短板的,否则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太沉重了。

    计划那始终是计划,能不能顺利的实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己的头脑还是得冷静下来,“务实”才应是国家崛起的根本方法。

    张祥认为自己还是得多看看军事方面的书籍,多锻炼锻炼身体,把战术素养、身体素质和意志力得提高上去。

    个人能力方面必需要跟上,万万不能全部的指望着别人发挥,自己也要能够临时的顶上去,把他这个假冒伪劣的“军人”职责干好。

    而且如何从没任何前途的海军荣誉上将,转行成陆军上将这可是个大跨越,要是让皇帝大伯、皇储鲁道夫误会了也就不好了。

    一代东方军仙“韩信”的取胜之道,“奇正结合,出奇制胜”。张祥这个军事素养、直觉不达标的人根本玩不了,但打好呆仗、笨仗就问题不大了。

    眼界的问题、灵敏的思维、果敢,也是一个优秀统帅所需要的,这方面蝴蝶可是强项,最起码有更多的可借鉴历史经验。

    一线战斗的问题,张祥是不会去乱插手的,专业的问题让专业的人士去干,自己只要把握大战略方针就可以了。

    张祥真正推崇的,还是战神拿破仑的方法: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间节点,使自己的军力超过敌人”。

    “同时注重攻防结合,协调各军种均衡发展,形成自己的军事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作战需要和新的作战方法更新”。

    张祥这人就这点好,骨子里没有太多传统大贵族的臭毛病,喜欢嚣张跋扈、看不起其他人。

    张祥是能拉下面子的,不太在意自己的面子问题,呆仗、笨仗反正打好了就行,也要想方设法的去打好。

    该比拼脸皮厚度、无耻程度时,张祥自认为不输给其他将领,反正人员损失最小的胜利是最重要的,必需得全面的获胜。

    历史的一战期间,参战各国本就没有涌现出什么惊才绝艳的盖世名将出现,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碰上一个吧

    张祥这个小蝴蝶,本没准备自己去当奥匈帝国的“血王子”的,他只是想发掘出奥地利的普鲁士四杰,哪怕是三杰、二杰都成。

    可那还是太难了,光一个传统贵族的面子方面,就不那么过关,总体上还是不怎么靠谱的。

    (普鲁士四杰为俾斯麦的内政外交、隆恩对军队的改革、毛奇坐镇中军的统帅和血王子腓特烈卡尔拼杀前线的指挥。)

    但只要自己努力了,要是还是改变不了家族、国家的命运,那也就只能怪老天爷不保佑了,让哈布斯堡家族彻底的跌落凡尘。

    想想辉煌时期的哈布斯堡家族,巅峰时期的西班牙王国王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果被英、法两强国等,陆续的收拾成二等残废了。

    现在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经够苦逼了,偏居欧洲东部一角还被各方明着、暗着打压(大家都想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

    所以奥匈帝国还是得小心翼翼,先增强自身的功力,否则上帝他老人家再垂青都没什么卵用,只会让自己的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其他的各类小问题也不少,比如奥、匈两国的物资仓库的整体布局就不是那么的合理,关键的时候部分急需物资竟然供应不上、耽搁许多事情、影响效率。

    部分军需物资、救灾物资的储备量还是远远不足,比如一线士兵本应人手一把的工兵锹、镐头、撬棍,用处广泛的大量麻袋等。

    又比如众多的士兵们,需要一种廉价的钢制头盔,战斗时可以顶在脑袋上防子弹、弹片飞溅的伤害。

    平时可以放火上烧个开水、煮个热的汤食,相当于人手有了个小铁锅,一盔多用。尤其是在寒冷冬季的野外战场,这可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一环。

    主意是来自于一个不怎么要脸皮的家伙,说是东方的成吉思汗大帝,在蒙古铁骑西征的时候,让将士们这么弄过的,保证军队的将士们条件允许时,都能吃上一口热汤、热饭。

    这些个问题,也让皇储鲁道夫及时的发现、记录下来了,责令总参谋部、政府部门,去分别大力的整改、完善。

    就这个组织、动员、运输的能力效率,日后有法子去更好的保证部队的快速调动、物资运输、通讯畅通吗

    想跟强国打胜仗难啊猪队友的问题太多了,必需得提前解决好了……

    奥匈帝国这次抗旱、抗洪抗涝的重点,是保证众多百姓的人身安全,防止各地灾后疾病的爆发、蔓延。

    为此许多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