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再起》第67章 菲律宾暴乱

    张祥因何会被调离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呢

    原因肯定不少,主要是因为世界将要大乱了,美、英两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越来越大。

    彼此努力的挖着对方的墙角,尽可能的抹黑对方形象,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无限大。

    两大军事集团,彼此都在加紧的增强着自身军事实力、拉拢更多的可靠盟友、准备针对对方的弱点和要害,随时给予其致命的一击。

    两大军事集团之外的,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的冲突也越来越大,双方军队不时的,就会在漫长的远东边境线上发生剧烈摩擦。

    大仗虽暂时还没有打起来,但中、小规模枪战、炮战的情况不时发生,使得两国政府高层都非常的恼怒。

    大清帝国的边防军队,往往仗着人多势众、武器装备也不差,赢多输少。

    在各地边境线上,那是越打越有自信,把总体缺乏后勤保障、兵员的沙皇俄**队压制的够呛,可谓一扫往昔的颓势,暂时占据绝对的上风。

    所以这两大强国,大家都没考虑去刻意拉拢。拉拢一个就可能得罪一帮大、小国家,这种事情划不来啊。

    反正这两大强国,按这个走势全面打起来是必然的,也没有什么余力去参合其他战场了,只要这两个国家保持中立则可。

    北欧的两强国,瑞典、丹麦政府高层,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与务实。明确表示绝不参与到争斗中去,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保持完全的中立。

    两大军事集团国家的主要报纸媒体,整日彼此攻击对方,有时骂的那个难听啊,各大军工厂、造船厂等那是加班加点的在组织生产。

    海陆军队,不断的举行各种名目繁多的实战演习、演戏,各种军官、士官强化培训更是没有断过,弄的几国国内空前紧张、战云密布。

    奥匈帝国作为英国的盟友和大清帝国的盟友,那是铁定跑不掉的。不管哪头打起来或需要他们提供帮忙,都得执行盟友国家应尽的责任、义务,不由自主的也得考虑全力整军备战的事了。

    张祥这个狗头军师,在战略总指挥皇储鲁道夫心中,还是有很高地位的。所以就被特意抽调了回来,给总指挥当私人高参、兼任海军总司令,要不用其他人,皇储鲁道夫怕被一些人坑啊。

    皇储鲁道夫,经过了这些年的这么多事,被张祥带坏一些世界观那是肯定的,对资本家和一些政客是极度防范的,对贵族团体他也没有大意放松过。

    脑袋不好使和想的比较多的人,那是始终存在的,一样米养百种人吗万一部分人脑袋一热,干点出格的事出来,那皇储殿下不就郁闷了啊。

    张祥个人倒是无所谓,他反正没想过自立为王的事,这样正好可以长期守着老婆孩子,享受家庭的温馨生活。

    也可好好陪伴陪伴日益苍老的父母,尽尽做儿子的孝道。顺便也给二弟奥托弗朗茨大公腾出个位置,展示展示才华,提高一下在家族内的地位。

    张祥对奥匈帝国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自认为20年内与英、德两强国联手,打赢一场世界大战根本没丝毫问题。

    当皇储鲁道夫大致介绍完,英国政府高层分配给奥匈帝国的具体任务后,张祥就更加开心、放心了。

    对于英国政府高层提出的,奥匈帝国应该大规模加强海军和陆军的规模,并不完全同意,主要是对大规模增加海军主力战舰不同意。

    奥匈帝国的任务也不能算轻,陆军需要南方防住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几个斯拉夫人国家、奥斯曼帝国的可能进攻;东部、北部也要防御好波兰和俄联邦合纵国的可能进攻。

    奥匈帝国海军需协助西班牙海军、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尽量牵制住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地中海、印度洋等地的海军舰队,保证几国的海上运输线安全。

    奥匈帝国海外州的军队也要做好战争准备,战争开始后,发起对敌对国家殖民地的进攻,牵制住对方的殖民地军队回援、帮助本土,并尽量截断对方殖民地给本土的补给、输血能力。

    张祥又详细询问了国内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情况,心里更有底了,但仍旧感觉有点担心。

    时间还是太短,部分战略物资的储备量还是普遍不够安全啊,幸好现在还有一些时间,战争不会马上开始的。

    而且以意大利王国等国高层的尿性,出头鸟是不会轻易当的,肯定不愿意自己冲在最前面当炮灰的。

    只要意大利政府高层不愿意当靶子,意大利军队中唯一有威胁的大量海军战舰就不会动。

    俄联邦合纵国、奥斯曼帝国等国的海军战舰又普遍老化、落后、能在自己家门口自保就不错了,根本没有什么主动攻击能力。

    只凭法国地中海的海军舰队,那就是个菜,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英、奥海军主力舰队。

    何况还有实力不弱的西班牙、德国海军帮忙,四国海军联手,封锁掉法国本土的海上运输线都不是太困难,头疼的应该是法国高层才对。

    张祥又询问了,皇室和两国政府准备投入的军费准备情况,未来准备拿出哪些利益、如何去奖励广大的参战将士,听的皇储鲁道夫直翻白眼,心里想到:

    “你这个败家玩意啊,把皇室拉上干嘛啊,不知道,打仗应该是政府掏钱的吗皇室掏钱,那不是几下就把皇室那点财产洗白了。”

    “至于奖励广大的参战将士的事情,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考虑个鬼啊,哪有那么多的利益供大家分配。”

    鲁道夫直接把皇室主动忽略了过去,介绍了一下两国政府现在大致的财政状况,张祥后面的问题,他也自动忽略了。

    说起来,这几年两国政府的财政状况真的不错,即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每年仍有一定的小小盈余。

    张祥开始一条条的帮皇储鲁道夫分析,首先是军队规模问题:

    “海军适当增加些巡洋舰、驱逐舰、鱼艇、布雷艇、扫雷艇等是应该的,潜艇部队也要悄悄的装备一些。”

    “惹急了,让潜艇部队跑人家港口的关键地方布布雷,或用鱼打沉几艘商船,堵塞港口附近的航道,引起一些恐慌问题;还可以运输一些战时紧缺战略物资,比如黄金、橡胶等。”

    “主力战舰增加个1-2艘就可以了,千万别想着大幅增加规模,那简直是在败家、烧钱。”

    “我们也要防着其他几国故意坑队友,永远不要去争着当什么主力,冲在前面的事情交给其他国家好了,我们打好下手、保护好自己就可以了,所以主力战舰规模一定不能大了。”

    “现在这个社会,科技、技术进步实在太快,主力战舰造出来没两年就基本落伍了、最起码不再先进,我们应该尽量提高战舰上的软件设施、提高单艘战舰作战、防护能力才是重点。”

    “陆军需扩大的规模就大了,国家安全问题可是大事,参不得半点的假水。”

    “防御意大利王国这种体量不错的强国,怎么得也要10万人吧巴尔干半岛2-3个斯拉夫人国家得10万人吧奥斯曼帝国得10万人吧”

    “防御东、北部的波兰和俄联邦合纵国,那需要的防守力量就得加大了啊,平时最起码得50万人吧要知道这可是一线战斗部队,就得80万人了。”

    “本土你不可能不留下防守和反击部队吧,算各10万人好了,那就又是20万人,要知道这可是一线、二线战斗部队,算下来,最起码得准备100万人吧。”

    “加上后勤兵、汽车兵、医护兵等各类辅助兵种,200万人是最起码的吧再算上补充兵,解决前线和后方士兵轮休问题,30%-50%后备兵员是最起码的啊,也就是需要260-300万的陆军部队。”

    “这需要的军费开支等就堪称海量了啊,战胜后奥匈帝国能得到哪些大概的收益,从而来补偿自己的军费开支等啊。”

    “对不起,只有从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地区,可能能瓜分出点地盘,其他国家的地盘都不好占领啊。”

    “一是因为当地人口太多了,想解决当地人的牛排问题太难了;二是国家内部人口比例的问题不容忽视啊,万一让斯拉夫民族成了主体民族,那皇室就真得哭了,得不偿失的事情不能干啊。”

    例如:乌克兰地区就非常不错,60多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肥沃的黑土地,有“欧洲粮仓”之称,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很容易解决广大百姓吃饭质量等问题。

    但那的本地人口太多了啊,高达2000多万乌克兰人,数百万的俄国人、哥萨克人等,给你你都不敢要啊。

    要了的话,对匈牙利王国国内民众构成,是个巨大的冲击啊,吃进去也根本无法消化,你是吞并人家呢还是被别人吞并了啊

    而且,有两个不弱的主体民族国家,把奥匈帝国和庞大的俄国分开,那可是大好事,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不弱的波兰,还差一个强大的乌克兰啊。

    如果这两个国家,都能独立、并强大起来,对奥匈帝国皇室来讲,就是大好事了啊。

    以后俄国不管是谁统治,再强大,也不可能达到历史二战时的水平了,更别提搜莫出数千万大军的夸张事情了(二战的苏联军队光战死就达到了至少1400万人)。

    何况这两个国家能起到的阻隔、保护作用,奥匈帝国高层还得大力扶持他们、给他们鼓劲啊。

    张祥的分析比总参谋部的分析,更贴合皇储鲁道夫的心意,除面对意大利只需要10万战兵外,其他的皇储还是基本认可的。

    尤其是尽量让乌克兰独立建国,成为奥匈帝国东北部的一道坚实屏障与防线。

    至于两个国家日后能带来的威胁,皇储直接没考虑,开玩笑,威胁再大还能有老毛子那体量带来的威胁大。

    皇储鲁道夫还是提出了他的疑问,张祥想想回答道:

    “意大利王国国力虽不弱,能武装起来的军队规模不小,但两国交界处大多都是连绵的山区,对进攻一方难度很大、非常大。”

    “防守方只要没事多埋点地雷,边打边撤,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还没离开山区呢,估计几十万大军就因为补给问题而崩溃了。”

    “就算没崩溃,又还有多少战斗力呢我们又不是只埋一次地雷。意大利军队想对付以逸待劳的守军,那纯粹想多了啊。”

    “加上以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地区的完美表现,10万战兵已经是高看他们了。”

    “而且他们脱离那个泥潭才一年多,国力上的损失不可能立即弥补回来,他们敢来主动进攻,我都佩服他们高层的勇气。”

    “我们只需要在边境征召当地山民入伍,好好训练个两年,给他们提供优质的单兵武器,让他们专门防御他们的家乡,肯定是万无一失的啊。”

    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蒂罗尔猎兵团,数万人就把意大利近百万大军,在山区里收拾的不要不要的,意大利军队先后发起十多次战役也没搞定,反而损失巨大。

    其实蒂罗尔猎兵团的真实水平也就很普通,没有长期、严格的系统训练、优秀的各级军官、士官、老兵队伍,再优秀的兵员也凝聚不起真正的军魂的。

    “何况意大利军队要是真敢进攻我们,派出潜艇部队把他的对外主要港口、航道等,布置上密集的水雷阵。”

    “让外界的粮食进不去,饿都能把意大利人饿垮,意大利的粮食产量能满足国内需求的70%吗还敢来主动攻打我们国家。”

    皇储鲁道夫心中也不由的想起,德国杰出政治家、铁血宰相俾斯麦曾评价意大利军队的话:

    “他们带着满嘴的蛀牙和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

    而且他不自觉的想起张祥曾挂在口边的话: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不由的开心的笑了,算是认可了张祥的这种说法。但也没打算放过张祥,说道:

    “10万陆军战兵,确实是太高看他们了啊,3万精锐就比较合理了,多了实在是有点浪费呢”边说边和张祥大笑了起来。

    张祥也接着汇报了这260-300万的陆军部队从哪来的问题。

    “本土各民族地区,提供一半兵员就说的过去了,主要还得是那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壮劳力、年轻人。”

    “如果他们愿意他们优先,如果不愿意也无需强求,日耳曼、马扎尔、斯拉夫族裔多接点盘。”

    “因为这些家伙即使参军后,皇室还不能让他们损失大了,否则以后的国家、地方治理,多少都会不那么和谐。所以他们只是应急的可靠替代品,而不是战争消耗品。”

    “真正的消耗品,要么来自于殖民地地区,要么来自于外界其他国家。”

    “比如德国的南部三国的穷苦百姓,只要你们身体合格了,进入奥匈帝**队,就可以享受家庭移民政策和奥匈帝**队的一切薪资、福利待遇。”

    想想历史的一战,德**队从奥匈帝国招纳了多少的日耳曼人去帮他们打仗,张祥肯定也得好好学习了。

    “英国的殖民地军队多如牛毛,让给我们一些强壮的印度劳工、民兵,损失印度人个30-50万炮灰军队没大问题吧,反正我们又不是不发抚血金。”

    “我们这头,也没指望靠印度军队去主动进攻敌人,在战壕里好好呆着,守好各自防御阵地则可,敢无令后撤一律直接枪毙。”

    “非洲的海外州和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再贡献个总数50-80万的青壮劳力、民兵,在坚固战壕、工事里顶住对方的一、两波强大攻势,剩下的搞搞搬运工作,敌人带来的威胁就削弱多了啊。”

    “大清帝国的附属国朝鲜半岛,也是当地人口太多的地区,给我们支援个80-100万的防守消耗士兵和强壮劳工,那奥匈帝国国内百姓未来的闹事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啊。”

    皇储鲁道夫也是有点发傻啊:

    “靠啊,一场大规模战争要损失如此大量的兵力吗那他妈的谁敢打啊,确实是损失不起啊,家家缟素,换成谁也会闹事的啊。”所以对张祥的建议高度重视起来。

    “这样算下来,印度、非洲、大清帝国帮我们提供160-230万防守部队、杂兵、劳力;德国的南部三国帮我们提供30-50万精兵;奥匈帝国本土只用考虑50-100万精兵就可以了啊,这个法子不错。”

    二人接着聊起,彼此更感兴趣的军事装备问题,两人的思路在这方面可谓是高度一致。

    “皮实、廉价、易生产”的基础上,当然越先进、越霸道越好,能降低自己伤亡的点子都是好点子啊。

    奥匈帝国的皇家科研中心,枪械研究所内,现在可谓是后世的名枪云集了。

    所谓的,大量使用廉价冲压技术,制造的什么冲锋枪、突击步枪、轻机枪都在论证、简化、完善之中,“高性能、皮实、廉价、易生产”是枪械研究所的灵魂。

    当然,现有栓动单发步枪的改进,也在进行当中,在保证整体思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精准度。

    一线部队始终还是需要大量射程较远,准头较高的“神枪手”的,好专打对方的机枪手和一线军官等。

    奥匈帝国对这些神枪手的培养,可谓是非常豪气,普通子弹放开随便练,高精准度子弹也会每月提供几发,让他们找找“杀神”的感觉。

    要知道,这些高精度子弹的成本可是普通子弹的数倍,而且产能根本上不去,大部分还得作为战备储存。

    奥匈帝国的皇家科研中心,大炮研究所内,也是明星云集,斯柯达军工的设计研究人员,基本整体搬迁了过来,成为了这个研究所的绝对骨干。

    这样可保证,军事研究经费的长期稳定投入,不至于让这笔巨额研发费用压垮了企业。

    也有利于保证研发的连续性,不至于中途因各种原因停止,尤其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军工企业没那么大的利润。

    随着各种合金、镀金工艺的快速研究发展,奥匈帝国的军工业质量是稳步提升。

    比如“钴”在合金中的地位,含有一定量钴的刀具钢可以显著提高钢耐磨性和切削性能。

    钴将合金组成中其他金属碳化物晶粒结合在一起,使合金具更高的韧性,并减少对冲击的敏感性能,这种合金熔焊在零件表面,可使零件的寿命提高3-7倍。

    含钴50%以上的硬质合金,即使加热到1000c也不会失去其原有的硬度。

    温度在1038c以上时,钴基合金的优越性就显露无遗,特别适合用于制作高效率的高温发动机和汽轮机等,因此钴基合金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和现代军事领域中。

    后世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结构材料中,使用含20%-27%铬的钴基合金可在不使用任何保护涂层的条件下,材料达到很高的抗氧化性。

    至于炮管材料的改进,那更需要合金、镀金技术了,由于炮管在火炮射击时承受的瞬间压力极大,温度极高,所以对炮管的材料要求很高,只有高强度的合金钢才能满足要求。

    比如合金钢中添加一些镍,可以极大改善炮钢的韧性,镍也是未来装甲钢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

    而炮管内的镀铬技术又可以增加炮管的使用寿命,所以对合金、镀金技术得持之以恒的改进、完善。

    当然,还有张祥一直关注的铝合金研制,同时这也是整个皇室高层都在密切关注的问题。

    见过飞机的人,没有不想去亲自感受番,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的感觉,但大公所长强硬的表示,除非合格的金属材料研发出来,用到飞机上检测安全没问题后才可以。

    这也就让大家翘首以盼了啊,投入的研发资金,更是明显的偏心眼啊,同时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研发也跟着粘了光,得到的资金支持远超其他研究中心。

    张祥对此只能表示无奈啊,这玩意对奥匈帝国、对整个人类社会是大好事,他也喜欢快速到达的感觉啊,轮船速度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