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明》第九十三章 升官封爵

    第九十三章升官封爵

    “难道打胜了”

    御书房里的消息很快向外传开,不多时整个京城都得知了这一消息。虽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皇上喜不自禁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援军到了是洪承畴还是孙传庭”

    京城里一处奢华的府邸中,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的杨嗣昌正与数十名大臣商议国事。

    这些人都是为他杨嗣昌马首是瞻的手下,这些年也替杨嗣昌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这一次鞑子围困京师,杨嗣昌愁白了头发也不得解决。但没想到刚从宫里出来,居然宫中就传来这么大的事情。

    “应该不是吧臣下刚才派人去城门前查探过,鞑子依旧围困在城外不走。放眼望去,方圆百里可没有援军的影子。若是洪、孙二人真的前来救援皇上,他们不可能也不敢远远躲着不动才是。”

    “可皇上话里那意思杨阁部,可否知道具体情况”完这话,所有人的视线全部集中在杨嗣昌身上。

    “老夫已派人去查,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传过来。”慢悠悠抚摸着长须,杨嗣昌坐的极稳。

    虽前些日子因为鞑子围城而使得整个京师躁动不安,但杨嗣昌始终是那最为镇定的一个。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实际上的宰相,杨嗣昌的事不容置疑。哪怕杨嗣昌在性格和为人上有许多不好的一面,但杨嗣昌在政治上却无可挑剔。区区鞑虏,杨嗣昌并不放在眼睛里。

    杨嗣昌为一己之私陷害忠良为人不齿,历史上大明灭亡他功不可没。但不管怎么,现在的杨嗣昌还是大明除崇祯外最有权势的人。

    杨嗣昌权倾朝野,朝廷官员大半都是他的臣下。特别是当温体仁下台之后,杨嗣昌再无政敌。杨嗣昌要干什么,朝廷上下基不会有人敢反对。这样固然能使政见得以快速实施,却也将国家的命运交到一个人的手中。

    以大明如今官员的能耐。大明如何重振

    就在众大臣焦急等待的时候,外面杨嗣昌的老管家敲了敲门“阁部外面有太监传旨,皇上命众大臣即刻前往乾清宫议事。”

    “乾清宫”

    听到这地点,杨嗣昌皱了皱眉头。自从鞑子围困京师一来,崇祯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就算是有事,一般也是在内阁或者英武殿议事。这次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值得皇帝命百官上朝。

    顿了顿,杨嗣昌继续问道“知道是出了什么事么宫里有没有消息传来。”

    门外,老管家继续道“这个只知道是好事,据是哪里打了胜仗。听皇上十分高兴。欲在太和殿进香祭祖。”

    “进香祭祖哼鞑子在围困京师。皇上怎么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起来狠狠一甩衣袖。杨嗣昌满脸不屑道“难道又是哪里剿灭了些反贼还是抓到了李自成何须如此大惊怪,老臣一定要好好劝劝皇上才行。”

    “就是就是阁部可要好好劝劝皇上,大明可不能没有阁部为皇上分忧啊”几个大臣拍着杨嗣昌的马屁,一行人赶忙走向了宫门。

    不多时。杨嗣昌率众来到了乾清宫。

    宫门外,百余名五品以上的大臣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他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又或者数十人凑成一个大团;不时也就官员互相奉承或者讽刺,朝廷中的各个派系从这宫门前的情形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而杨嗣昌一来,所有大臣都停止了交谈。一齐走到杨嗣昌面前,各种恭维声络绎不绝。

    杨嗣昌在朝廷里的权势,从此可见一斑。

    寒暄着,没有一个大臣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外面来了战报,只知道似乎哪里打了胜仗。总之众大臣只知道一件事这次来是好事。

    “皇上驾到百官上朝”

    随着太监尖锐的嗓音。百官排成排慢慢走近了乾清宫里。

    等百官依序好后,崇祯很快从侧门走上了金銮宝座。一身明黄团龙服,头戴冕冠,崇祯皇帝看起来十分精神,笑意盎然。在崇祯身后。王承恩手持拂尘面无表情侍奉崇祯坐上龙椅。

    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祝福声中,崇祯笑道“众卿平身大明自太祖皇帝灭元称帝一来,如今已经有两百六十八个年头。两百多年来,大明风调雨顺妥泰民安虽有藓芥之疾却也无法撼动大明之国运。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然这次召众卿前来,是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众卿。”

    众大臣竖着耳朵倾听着崇祯的抱怨,这一幕已经发生过无数次,所有人都不以为意。但是当崇祯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众人却是一愣。

    “大喜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值得皇上如此”杨嗣昌在心里暗想着,眉头皱了起来。他在宫中有无数的眼线,但是这一次却没有丝毫消息传过来。到底是怎么了与我有关系么

    “啊不好”杨嗣昌猛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乃是兵部尚书,战报一类的事情必经他手。但是这一次皇帝竟然比他先得到外面而来的战报,这明了什么堂堂兵部尚书,竟然到了上朝都还不知道自家兵部到底给皇上带来了什么消息这这怎么可能杨嗣昌脸色变了。

    崇祯咳嗽一声后,王承恩缓缓走到了台前。拂尘一挥,王承恩大声道“昨日皇上得战报,五省总督卢象升传来百里加急为皇上解忧。卢大人自出京以来一直尽心竭力,以五千兵马硬是抵撼建虏数万大军的侵袭,将建虏挡在了顺天以西。哪怕是兵衰马疲,粮草不济”

    王承恩絮絮叨叨的着,杨嗣昌的脸色却是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