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路传奇》第五十二章 奔赴沙场

    关胜带领的这队军马,打头的队旗上醒目的绣着“大马川府”四个字,远远一看就知道是哪里来的军队。

    军马越往南行,渐渐越来越频繁的见到蛮人。这些蛮人,现在已属大虞国子民,他们显然接受着封国教化,不再以树叶兽皮蔽体,而是穿着与内陆平民一样的布衣,也使用内陆的各种工具。只是,他们都有着一种特别的粗野气质,头发也不如内陆平民梳理得顺当,仍能一眼就看出他们曾是蛮人。

    越往南,蛮人越来越多,但更多的还是大虞内陆顺民。这些内陆顺民都是迁徙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教化蛮人。封国的和王,不会一味的用兵扩土。尽管这样,新征服的疆域内,蛮人叛乱仍然频发,朝庭在这些新域内实行军队管治。

    据关胜介绍,前方疆场上的将士,并非一直戍守在一线,每经历过几场战事,便会有一定数量的前线将士,被轮换到后方,管治新征服的蛮人。而到了服役年限的官差,极大多数都会及时被送回原籍,由原籍所在地方府衙,统一安排退役事宜。死亡兵士资料也会及时送回后方,由原籍府衙统一作善后抚恤。

    接近赤岭校场,偶尔能看到低空中飞着一种黑色巨鸟,鸟背上可见或有一人、或两三人乘骑。这让来自大马川府的军队官兵们,大为好奇。

    据关胜刀统介绍,这种黑色巨鸟称作驮鹫。成年雄性驮鹫是黑色的,雌性驮鹫是红色的。初生驮鹫,羽毛颜色很浅,呈淡白色,不容易分辨雌雄。在成长过程中,小驮鹫羽毛颜色逐渐加深,一年后就能分辨雌雄。雄性小驮鹫呈浅灰色,随着成长,羽毛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就成了黑色,而雌性小驮鹫呈淡红色,较为好看,颜色也随着成长而加深。

    驮鹫寿命普遍在六十到七十年之间,从出生开始,二十岁就成年了。只是,驮鹫繁殖较少,一只雌驮鹫一辈子产下的蛋最多不过五枚,孵出的小驮鹫雄性偏多。雄驮鹫成年后身体还会慢慢增长,雌驮鹫成年后身体增长相对太慢,往往雄驮鹫体型,比雌驮鹫大得太多。最大的成年雄驮鹫能一次背负十余人飞行。

    驮鹫是肉食的,而且食量很大,豢养驮鹫的成本,一般人承担不起。这也是大虞国境内,驮鹫绝大多数为朝庭所用的原因,寻常之人豢养驮鹫极少。

    这种驮鹫是沼岭州南方蛮人最先训服的。六王子慕容昭和在沼岭州用兵之前,大虞国境内根本没有驮鹫。大虞国境内最初的驮鹫,就是和王大军从蛮人那里掠夺来的。和王将掠来的驮鹫进献上国皇城,大大增强上国皇城对境内各地情势的了解与掌控,虞皇因此十分高兴,对和王大加封赏。

    赤岭是数十个低矮荒山连成一片的地方,方圆有数十里。这里荒山山势平缓,视野开阔,荒山上寸草不生,土石赤红,得名赤岭。赤岭校场就设在这些荒山之上,规模自不是府卫军校场可以比拟的。

    赤岭校场外围,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山石磊成的阔墙,阔墙上建有高耸栅栏。校场之内,各荒山之间都修有许多通达宽道,兵马在校场内操练,不会受到山势阻碍。

    赤岭校场内驻有来自封国各地的军队,官兵人数多达七十余万。校场围墙上开有数十个辕门,供军马出入。

    越接近赤岭校场,道路越来越宽阔、平整。据说,校场内的官兵平时操练之余,还挖掘这里赤红山石,将之运进校场内的一些兵器工坊。因这种山石经炭火煅烧,可以炼出用于铸造精良兵器的黑铁。

    来自封国各地的新军,陆续进驻赤岭校场,每支兵马到达后照例修整五天。在此期间,每天都有专人对新军宣讲前方战场情势,介绍蛮兵作战方式及其弱点等。五天后,新军被编进作战序列,奔赴五百多里之外的黑狼山大营,参加一线作战。

    大马川府的军队进驻赤岭校场,歇马五天,之后被编入第十一路军,主帅是一位叫卫平的副都统。原大马川府军队的旗帜,统统换成十一路军军旗,主旗上绣着“和王威武”,副旗上是主帅姓氏,绣着一个“卫”字。

    原大马川府的官兵被编进十一路军后,每个人都领到了标识个人身份的铜牌,建制没有改变,关胜刀统仍率领原班人马。百里轩的身份牌上刻着“姓名:百里轩;职位:营尉;籍考:川州大马川府通川镇人氏”。

    各路大军从赤岭开拔,一路急行,第三天就到达黑狼山大营。据说黑狼山大营内,有封国的和王亲自坐镇,这一批新来的各路官兵们听了,无不深受鼓舞,激情高涨。

    黑狼山是一处自西向东连绵数千里的山脉,山势多险峻,阻断南北通行。山脉上有一段距离,山势稍显平缓,蛮人多半从这里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