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第十二章 石顶山下

    上山村坐落于华强镇海拔最高的石顶山上,山顶有一方天然形成的巨石如擎天状,因此得名石顶山。

    为避家族纷争,苦茶坡叶氏先祖显泰公,于清朝乾隆末年举家由闽中迁至凤来县,在各村寨之间徘徊数日,却苦于无处愿意收留其落户。

    一日,心力交瘁的显泰公,来到凤来县境内最大的玉龙河河边取水,偶遇一名正在举目远眺的老者。老者鹤发童颜、须髯及胸,望着一处山景入了神,手中的酒葫芦不小心掉入河里。显泰公连鞋也不脱,就下河捞起酒葫芦,交还给老者。

    两人遂攀谈起来。

    攀谈之中,显泰公想起自家十数人尚无落脚之地,心中烦忧不已,不禁伤叹起来。

    老者问过原委,便抚须一笑。他抿了一口葫芦里的酒,随后指着远处高耸的石顶山,说道:“此去天地间有一擎天巨石,尔等当遇石而止、见坡而居、垦山造田,定是开枝散叶、千秋万代……”

    显泰公顺着老者指引的方向望去,却因为距离太远,看不见什么擎天巨石的影子。他不明白老者的意思,正当他回头想请教老者之时,周围哪里还有老者的身影。而在老者驻足的地方,竟然留着那一个酒葫芦。

    显泰公拿起酒葫芦四处寻找无果,却闻得葫芦内飘出一阵清幽的酒香。他仰脖喝了一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手脚有劲。

    回想起刚才的经历,他这才顿悟老者定是哪一路神仙下凡,来指点他落脚之处。惶恐与感激之中,他扑倒在地,对着酒葫芦拜了又拜,然后带上家人,一路披荆斩棘来到石顶山。

    山顶果真有一方巨石擎立于天地之间,正应了老者的话——“天地间有一擎天巨石”。而“遇石而止”,不就是要他停下脚步吗那么,“见坡而居”是什么意思呢

    显泰公从山顶往山下望去,发现脚下繁茂的树林竟藏着一处绵延平缓的山坡——这就完全应了老者的话!欣喜万分的他当即决定在此落脚,并带领家人伐树建屋、垦山造田、挖土筑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叶氏先人终于在荒山野林里建成一个宜居的小村落——上山寨(解放后改为上山村)。

    为了感谢老者的指引之恩,显泰公晚年之时发动全家力量,在石顶山山腰修建了石顶宫,又回忆老者模样刻了一尊雕像供奉。叶氏先人尊其为石顶真仙,那个酒葫芦亦随配雕像左右。

    至道光初年,显泰公仙游之后,他的子孙后代选择分房而立。由此,上山寨叶姓便出现六个派支:大房正阳、二房南阳、三房定阳、四房武阳、五房高阳、六房忠阳。六个派支繁衍至今已经历十数代,目前尚有两千多子孙,正应了老者“开支散叶、千秋万代”之言。

    咸丰初年,几户张姓人家迁到石顶山西麓驼背岭居住。随后,又有十几户杂姓想要迁进来,但在叶姓、张姓的联合反对之下,他们不得不到五六里外,原叶姓开采山石的地方居住,并自成一村。叶姓把那一个地方称为采石坑,也就成了那里的村名。

    石顶宫建成之后,一直是叶氏子孙缅怀先祖、答谢神明、祈求平安的场所。但解放之后,石顶宫在破四旧运动中被推翻,只剩下地基和几根腐朽的柱子。

    不过,石顶真仙的雕像幸得叶氏子孙拼死保护,以今天藏你家米仓、明天藏他家土窖、后天藏我家梁顶等方式保存下来。在那一场动荡的影响慢慢消散之后,叶氏子孙才敢把真仙雕像恭请出来,继续香火供奉,并在前年集资于原址上重建石顶宫。建成之后,叶氏子孙秘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迎请石顶真仙重新法驾石顶宫。

    这是封建迷信的复兴!

    得知消息的政府曾派人来调查,但鉴于此关乎民众信仰,以及对祖先恩德的缅怀,想必众怒难犯,最后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去了。每逢农历节令、真仙诞辰或者佛道教节日,叶氏子孙都会到石顶宫礼佛祈福,一些驼背岭以及采石坑的信众也会前来……

    叶永诚回到家中。

    他一直犹豫到吃完晚饭,才敢把自己认捐了二十块钱的事情,说给老伴郭惠珍听。

    郭惠珍一听,顿时来气了!她将收拾好的碗筷重重往桌子上一摔——“啪啦”一声脆响,碗虽然没有摔坏,但结结实实吓了叶永诚一跳!

    叶永诚早就料到老伴会生气,却没有想到她会生这么大的气!

    “你说你没事充什么大胖子!你家里很有钱是吧有钱怎么不见你天天给我们大鱼大肉有钱怎么还让我们每顿喝稀饭、吃剩菜哎哟……二十块钱!我看你是让架子上掉下来的南瓜砸中脑袋,你犯晕了你这老家伙……”

    郭惠珍破口大骂!骂也不能解气,她索性坐到凳子上,别着手、黑着脸,恶狠狠地瞪着那个老家伙。

    叶永诚每个月的工资大多数都交到老伴的手里,自己有用处才找她拿。郭惠珍管着这些钱,除了要应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