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第一章 小主人公(第一到第六节)

    第一章

    小主人公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年轻的新中国在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动荡之后,社会已经逐步趋于稳定;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各种政策的带动下,那场动荡留下的伤口,正在逐步愈合着、愈合着……

    我们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1985年农历小暑期间,闽南凤来县华强镇上山村石顶山叶姓聚居的苦茶坡,坡下的早稻即将成熟。呈梯状的水田,绿里泛着一层撩人的新黄,和这季节田野山谷里自在飞舞的蜻蜓,和那午时家家户户袅袅的炊烟,一起构成了一副山村美图。山花开得正艳;知了声声不绝于耳;不安的麻雀,时而飞起、时而隐匿在绿黄之中,若是有些风吹草动,定是一群群呼啦啦地折腾着,直让庄稼人忍不住要咒骂几句。

    苦茶坡南侧,有一条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小溪。几截竹槽将清澈的溪水引到一口蓄水池里,临近七八户人家都食用池里的水。离水池最近的一家,是坡上叶姓大户。此时,这户人家的厅堂里正端坐着几个人,都时不时紧张地望向一旁的大房。

    一家之主叶永诚侧身坐在交椅上。他今年虚岁四十有八,目前是上山村小学的校长,并且还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颇有一些名望。他端起一个学区奖励的白瓷杯子,正想喝一口杯中的酽茶,怎奈他的大儿子叶德安一个劲在面前走来走去。他有些心烦,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就不能找个地方安静坐着吗”

    叶德安今年二十三岁,去年才结的婚,今天正好是他的妻子李月华生产的大日子。对于一个即将当上父亲的人来说,在如此时刻难免焦躁不安。但他爸这一说,他只好停下脚步,蹲在厅堂口一块松动的石条上,卷起了旱烟。

    旱烟是邻居叶金田自制的。前些天,金田家养的一头大肥猪拱倒石条,从猪圈里跑了出来。大伙合力将猪围住归圈,他就拿了一些旱烟出来慰劳大伙。由于制作手艺一般,且烟丝切得比较粗,旱烟抽起来又冲又辣。虽然德安年纪轻轻,但烟已成瘾,而且现在这个场合也确是需要抽一口烟,以缓解心中的焦躁。

    大房在厅堂的左边。无关人员早被村里的接生婆兼媒婆春婶喊到厅堂待着,年轻的以及见不得的直接给打发走了。屋里只剩下德安的妈妈和奶奶,配合她前后忙活着。

    这是月华的头胎,屋里不时传出她的喊叫声,看来受罪不小。村里有一间小卫生所,只是唯一的医生不会接生,时下农村又不兴到医院生小孩,所以还普遍存在接生婆这个行当。

    大家别小看了春婶,上山村接生与说媒这两件事情基本上被她包办了。因此,村民们都说春婶一进谁家家门,谁家准是要有喜事了。

    突然,屋里传出产妇震天的吼叫声,差点没把屋顶长了青苔的老瓦片给掀了。厅堂里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个紧张起来。德安更是紧张得“忽”一下站了起来,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往门口张望几眼,又蹲了回去。

    没过多久,一阵清脆的婴儿初啼声传了出来。厅堂里的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个笑逐颜开。

    就在这紧张与欢喜之间,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哇、哇……”的哭啼声强有力地从屋子里冲出,冲撞着这所刚好住着四代人的老旧泥瓦房。

    此时,知了停止了聒噪;麻雀扑腾一阵飞,从一片稻田又钻进另一片稻田,藏匿了动静。正午的太阳热烈地泼洒着它的光辉,叶家人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屋前的草地上,卧着一头正在吃草的耕牛——今年生肖刚好属牛。耕牛一边嚼着这个季节鲜嫩的青草,一边仰起脖子望向泥瓦房,仿佛它也知道有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草地外有一块菜地,一排豆角秧上挂着许多嫩绿的豆角,是这个季节可口的菜肴……

    第二节

    德安妈第一时间跑出来报喜,说叶家添了一名男丁。

    这让德安高兴得直蹦,脚一抬就想进屋看看孩子,却被他妈妈给无情拦住。

    永诚也是欢天喜地,一盏茶的时间还不到,就为他的小孙子想了一个“章宏”的名字。名字是按照族谱来取的,“章”是字辈。他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一校之长,想到这样的名字,自然是希望小孙子日后能够成就宏伟的文章。就在三个月之前,他的弟弟永实才添了一个男丁,取名“德明”。虽然才差三个月,但足足要比章宏大上一个辈分。

    这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不过,这一大家子也可谓是命运多舛:

    永诚的大哥没有成年就夭折了。

    老二永贵脾气暴躁又嗜酒如命,喝高了就拿老婆孩子撒疯使浑,轻则拳脚、重则棍棒。他的老婆实在忍受不了,七八年前偷偷带上两个儿子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他的老婆留下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彩凤今年已满十八,小女儿彩蝶才十岁。两人还是时常受到永贵的打骂,若不是永诚夫妇一直护着,俩苦命的孩子不知道还要受多少罪。

    老三永诚成家最早,老伴名叫郭惠珍。两人育有一女二子,大女儿早已出嫁,小儿子二十岁暂无对象。

    四妹生长得水灵又灵巧,十七岁那年嫁到镇上。她才刚刚怀上孩子,在一次上山劳作的时候,不小心被毒蛇过山风咬到,结果大的小的一起没了,让两家都伤心得不行。

    老五永实情路一直不顺,三十二岁那一年才娶到隔壁石岭县张五妹为妻,目前育有一子一女。

    永诚的父亲生于民国初期,祖上传了木匠手艺下来,所以家境一直不错。不曾想生下几个孩子之后,他竟然抽起黑烟耍起钱,挺富足的一个家也慢慢被他败光。在他去世前两年,已经病歪歪的他在回家的半道捡回一对病殃殃的母子——就这样,永诚等人又多了一个弟弟,养活之后改随叶姓,并取名永胜。

    老人过世了,永胜的生母陈氏(只知道姓陈)因为久病缠身,没有多久也过世了。留下的永胜,由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嫂照顾着长大、成人、成家,并于前年携妻子以及三个子女去了县里做工。

    如果出嫁的与离家出走的不计算进来,小章宏便是叶家第十九个成员。

    农村里生孩子是大事,尤其是添了男丁。这才刚擦开饭的点,几个邻居和亲友便闻讯赶来。农村有忌讳,女人生孩子,外家男人是不能进庭院的,所以来的都是一些女人。在一个老婶子的提醒之下,惠珍这才想起到祖先牌位前上香,告知列祖列宗,说叶家添丁了。

    当上爷爷的永诚在众人的祝贺声中乐得合不拢嘴,赶忙拿出烟茶招呼大家。只是来的都是女性,没有人接他的烟,只好摆在桌子上。

    他卷不惯旱烟,平时抽得最多的是不带嘴的“大前门”,好一点的就是带嘴的“友谊”、“乘风”,再好的虽然抽得起,却买不起。他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工资加津贴,应付完一大家子的开销,基本所剩无几。就说去年给德安讨老婆,不仅用光了积蓄,以及前几年嫁女儿的聘金,还得老伴回娘家借了一些,才算是应付过去。

    永诚家里不缺人,尤其是有生产经验的女人,自然不需要帮什么忙。再加上农村人都忌讳进产房,大家只是喝上两杯茶,又小坐了一会儿,就都回去准备给山上的男人送饭。

    这个时节,田里的水稻不需要怎么照看,倒是石顶山上旱地里的地瓜,该锄一锄草、理一理藤蔓了。即使是烈日当空,手里的农活却耽误不得,在山上劳作的男人,可都等着那一罐子饭来填肚子。

    邻居亲友一走,永诚才有时间去吃午饭。

    厨房里头,永诚妈正在招呼春婶用饭。永诚妈年过七旬,坡上的晚辈都尊称她为“老婶子”。老人的身体还硬朗,只是视力一直不好,最近这几年又惹了健忘的毛病。家里大一点的事情,她已经帮不上忙,但这一日三餐、一群鸡鸭、一窝兔子,仍是她在操劳。

    给家人准备的午饭显得寒碜,因为这个季节能上饭桌的东西并不多。豆角、茄子等一些看似平常的时令菜,在山上种得少,最多也是隔三岔五摘上一点。不过,永诚妈早就为春婶准备了香菇瘦肉汤——这是农村招待客人必备的吃食。她给盛了满满一碗,满得差点就溢出汤来,而且一大碗尽是肉——这就是农村的待客之道,很讲究!不管客人吃不吃得下,是一定不会失礼于人。

    而春婶身为媒婆兼接生婆,这样的东西吃得太多了。她一边嘟囔着吃不了,一边走向灶台拿了一个空碗,只往里盛了一小铝勺香菇和肉,又添了一些汤,就回到饭桌前吃了起来。

    永诚妈不高兴了,迅速拿起筷子,想将原先碗里的肉拨到春婶的碗里。

    春婶抬手给挡住,说道:“你就别客气了……把这一碗端去给月华吧,这个时候她也该吃一点东西了。”

    上山村叶氏自清代乾隆末年迁至此处,到道光初年已经衍生出六个派支。春婶夫家与永诚家同属四房武阳公派下,如此算来两家还是族亲,亲人之间太客气也不见得是礼重。

    永诚妈只好作罢。

    正当她准备把吃的东西给孙媳妇端去之时,她的孙女彩凤从厨房门口钻了进来。

    只见彩凤的身材略略有些单薄,干涩的头发微微发黄(农村姑娘大多如此),身上穿的衣服倒还合身,就是显得旧了一些。前段时间她的头发太长了,三婶就帮她剪了一把,发端处剪得齐齐整整的。虽然不成一个型,但她梳理得很仔细,还用一根从旧衣服上扯下来的皮筋绑着。

    永诚妈看见孙女,就吩咐孙女把吃的给月华端去。

    孙女刚走没一会儿,她突然想起筷子忘了,赶忙拿着筷子追了出去……

    第三节

    当永诚走到厨房门口,他的小儿子德兴挎着一个老旧帆布包、怀里抱着一颗大西瓜,沿着屋旁小果园的小路走了回来。

    看到小儿子,原本欢喜的永诚莫名拉下脸。待儿子走近,他不高兴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回来了”

    德兴先是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又抬头瞟了他爸一眼,才淡淡地回答一句:“天太热……”

    说完,他径直往厅堂而去,好像不想搭理他爸。

    永诚也不想搭理他,抬脚走进厨房。德兴这一两年就这德行,一天到晚蹦不出三句话,不论对谁都爱答不理,就像大伙都亏欠他什么似的。

    永诚刚刚走进厨房,吃饱肚子的春婶张嘴就问道:“德兴回来啦”

    她一边问,还一边用一支从刷锅帚上折下的竹签子剔着牙。

    永诚点点头算是回答。随后,他拿了一个空碗走向灶台。锅里还有一些香菇瘦肉汤,他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去盛,而换到另一口锅里盛了一碗稀饭。

    家里中午基本上都是稀饭,只有农忙时几个下地的男人,才可以用笊篱捞一碗稠的。永诚基本上不用下地,但家里就他随时享有这个权利。不过,这天太热,喝几口稀米汤也罢。

    下饭的菜就一碗煮黄瓜,其余的都是昨晚和今早的剩菜。

    由于职业的关系,春婶十分地健谈。她将牙缝里剔出来的肉屑就着口水咽下肚子,问道:“德兴今年都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对象吧”

    永诚又是点点头。他和春婶的年纪差不了多少,与她的丈夫又是同辈,两人本该有一些话说。只是自古媒人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而读书人研读圣贤书都自视清高。春婶靠她那一张嘴做一些撮合说媒之事,永诚则是用他的嘴传业授课、教书育人——这是本质上的不同。所以,除非真的有必要,不然他和春婶是聚不到一块、说不到一起的。

    正午,屋内较为闷热,加上刚吃完热食,身臃体肥的春婶显然受不了,赶忙到灶膛边寻来一本破作业簿当扇子使。作业簿上不工整地写着“叶彩蝶”,这应该是彩蝶写完了不要,再拿到厨房生火用。

    这一阵阵风让春婶凉快不少,但她的嘴闲不下来,继续说道:“二十岁已然不小,必须抓紧时间找一个对象,不然该让姑娘嫌说年纪大了!隔壁采石坑村有几个姑娘年纪正合适……怎么样哪天我带你和德兴去瞧瞧”

    听说小儿子的年纪偏大,永诚立马就坐不住了。为人父母总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女儿早已出嫁,大儿子如今当上了爸爸,现在就剩下德兴摆在一边空着。倘若德兴也成了家,那他为人父母的责任才算圆满。

    再说了,德兴也是时候找对象了。

    他停下筷子看着春婶,张张嘴却没有说话——小曲好听口难开呀!

    说媒扯亲这一碗饭,看来春婶吃得很顺当。她看着永诚欲言又止的样子,一下子就知道他有想法。于是,她慢条斯理地向他介绍着采石坑村张三家的姑娘今年十九岁了,李四家的个子高、很漂亮,王五家的能挑满满一担大粪……

    还没有等她把情况全部介绍完,彩凤又一头钻了进来。她手里拿着碗筷,碗里还有大半东西,是月华吃剩下的。

    彩凤顾不得向两个长辈打招呼,而是匆匆把碗筷放下,拿了把菜刀又匆匆往门外走去。

    “你拿菜刀干什么”永诚赶忙问了一句。

    彩凤见三叔问话,立马停下匆匆的脚步,小心地看了三叔一眼,回答道:“切西瓜啊,德兴哥叫我来拿的……”

    说完,她一副着急出去的样子。

    永诚瞄了侄女一眼,心里总觉得她今天有一些反常。若在平时,剩下的那半碗香菇瘦肉一定会让她馋得很。但就算是吃剩下的东西,如若没有大人允许,她是断然不敢去动的;如果大人允许了,她一定会高高兴兴叫来妹妹彩蝶,姐妹俩一人几口分着吃了。

    再想一想也不觉得反常。西瓜在山上绝对是一种稀罕物,一个夏天别说是吃上一口,估计连看一眼的机会都难得。村里一些有幸吃上西瓜的人,总喜欢把瓜籽留着,等到来年种上。不知道是土壤还是气候的缘故,西瓜最多只长得比拳头大一点,去了瓜皮基本没有什么瓤,而且最可恨的是食之无味。

    看来,那一个西瓜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月还能吃上几回的猪肉。

    永诚交代侄女记得拿两块过来招呼春婶,手一挥就让她去了。

    春婶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追了出去。

    永诚清楚地听到她在喊叫着——“西瓜凉,千万不敢给月华吃。”

    这还是挺尽职的一个人!

    春婶一回来就用力扇着风,好像刚才追出去喊那一嗓子让她更热了。半分多钟之后,她换了一个话题:“这是永贵的大女儿吧”

    都在一个坡上住着,她哪里会不知道这是永贵的大女儿。

    她是别有目的,才会明知故问。

    永诚的碗里还有几口米汤。

    他将嘴里的东西囫囵咽下,回答道:“对!那时候还是你给接生的。”

    春婶的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说道:“咱们村里的小孩,没有几个不是我给接到这人世间来的!”

    她从三十岁开始给人说媒,撮合了几对之后,在一次偶然而又紧急的情况下,成功给一名孕妇接了生。从此,苦茶坡上一有孕妇临产,除非自家老人能够接生,不然大家都会来请她。就连村那头驼背岭的张姓人家,也会过来请她。

    也许这是年过五旬的她,人生最大的成就与骄傲吧。

    得意归得意,春婶马上回到刚才的话题:“彩凤今年多大了还没有对象吧……”

    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这个人真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刚好十八。”永诚是个明事人,知道春婶此话的用意。

    “十八正好!哪天我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人家!”

    这就是她的目的。

    永诚淡淡一笑,却不置可否。彩凤不是他女儿,这一件事情还轮不到他来操心。他低下头默默地把碗里的几口米汤喝完,碗筷一搁——一餐就算是对肚子有交代了。

    门外。叶永贵宿酒才醒来,自知到了饭点便来厨房寻食,恰好听到了里面的谈话……

    第四节

    小章宏出生的第九天。

    很多地方有给新生儿过“三朝礼”的俗惯,但上山村这边要到第九天才把小家伙抱出来(俗称九诞礼),给他洗一个澡、给他穿上人生第一件衣服,并接受家人亲戚的祝福。

    永胜一家昨天就回来了;德安的姐姐一大早带着一双儿女回来了;德安的丈母娘和舅子,也从隔壁东阳镇赶来了。所有人都准备了东西——面线、猪肉、鸡蛋、布料……这一些都是传统必备的。德安的丈母娘作为小章宏的外婆,她的礼物最丰富:背带、裙片、衣服……还有一条银项链。项链上有一块牛形吊坠,正合了小章宏的生肖。

    一大群人高高兴兴地围着小章宏,祝福的话不绝于耳。一时间,这一所居住着四代人的老屋热闹非凡,彩蝶领着一群毛孩子更是吵闹得欢。

    德安显然还没有学会怎么抱孩子,刚抱上一会儿,儿子就在他手上“哇哇”地哭开了。他“喔喔喔”哄了半天也没能哄住,实在没辙也不耐烦了,索性一把塞给他的姐姐。

    他刚好看见永胜正站在屋前远望坡下的早稻,就径直走了过去。

    前几天,他从他爸那里顺来一包“大前门”,到今天还剩下那么几支。

    永胜见他皱巴巴的烟壳里没有几支烟,就回屋给他拿了两包“大前门”。昨天回来,永胜分别带了东西给他的几个哥哥:二哥只抽烟袋,他给带了两斤口感上好的烟丝;给三哥的是一整条的“大前门”;四哥不抽烟,但四嫂奶水不足,他就给四嫂买了一些营养品。

    这一些该花不少钱!但是,如果没有几个兄嫂的照顾,他永胜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更别说娶了妻子,还生养了三个孩子。

    德安划燃火柴先为永胜点上烟,等到给自己点的时候,火柴却灭掉了。他赶忙凑上嘴,想就着火星把烟点上,可烟头刚挨着,火星一闪只剩下灰烬。他不想再浪费一根火柴,就借过永胜的烟把自己的点上,猛吸一口之后,再把烟还回去。

    他一边吐着烟雾,一边问道:“你打算待几天”

    永胜怕烟灭了,赶忙吸了两口,然后回答说:“等把早稻收了,再返回县里。”

    家里还有几个劳动力,说实话不需要在县里做工赚钱的永胜特地回来帮忙。只是永胜感念兄嫂们的恩情,凡是家里的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即使全家人都去了县里,可一到水稻播种、插秧,或者地瓜栽秧、理藤,他都会回来帮忙。

    德安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挺高兴。虽然家里人口一大堆,但都是吃饭的嘴,一旦永胜不在家,真正能下地抡锄头的,只有他和德兴,以及四叔永实。而德兴这几个月也去了县里做工,他和四叔明显感到有一些吃力。

    永胜清楚这一些情况,所以更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看着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德安,永胜知道他吃了不少苦。而德安年纪轻轻的,一直窝在农村也不是一个办法,他觉得到县里做工会比待在家里强。于是,他建议道:“等早稻收割完,你和我一起到县里吧!老六那边活不少,正缺人……”

    “这……”德安有一些犹豫,也有一些为难。他的妻子刚生完孩子,家里的农活也离不开他,他只好摇摇头,表示去不了。

    叔侄俩还没有把烟抽完,却看见德兴拿着板凳、草绳和蛇皮口袋,往小果园走去。他们不知道他准备忙什么,就相跟着走了过去。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