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第714章 殖民战争(十五)

    真正成为高棉帝国终结者的是,来自西北方向的“泰人”。

    关于泰人是什么时候,迁入中南半岛及湄南河流域的,并没有定论。

    基于各自的z治目的,后世相关各国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比如,t国人更愿意相信,他们不仅与我国境内的傣族同族,更与人口更多的壮族同源,即壮泰同源。

    公元8世纪-13世纪中,先后在云贵高原建立的南诏、大理两政权,也视为泰人政权。

    甚至认为泰人的大规模南迁,源起于蒙人对大理国的征服。

    我国方面则认为,最早出现在天朝历史记录的泰人先民政权,应该是曾经归附汉朝的“哀牢国”,后世y南保山一带,并很早就扩张至中南半岛了。

    至于南诏、大理两国,则应该是由彝、白两族所建立的。

    用后世的m族划分标准,来解决古代的部族关系,本来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好在,这些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

    纯粹从m族迁徙角度说,有两点倒是大体可以确定的,即:

    一是泰民族最初是在怒江-澜沧江流域形成,再沿江向中南半岛扩散的。

    二是泰人迁入中南半岛的时间,要晚于高棉人。

    那些从我国境内南迁的泰人先民,顺澜沧江、怒江(掸邦的萨尔温江)南下,

    沿途扩散入n挝境内的上寮高原(及至安南西北部山地)、湄公河中游的呵叻盆地,以及m甸境内的掸邦高原。

    部分则在南下途中接入湄南河,并最终扩散至后世的t国湾。

    早期迁徙至中南半岛的泰人先民,都是以村寨的形式散布于丛林之间,并没有形成强大统一的王国,也因此少有记录留传下来。

    这种情况直到公元13世纪中叶,湄南河平原北端崛起第一个泰人政权——“素可泰王国”(位于后世t国素可泰府),才出现改观。

    素可泰的位置,正处在湄南河平原与泰北山地的相接处,此类山地与平原相接之地,也是大多数m族,走向文明的起点。

    由于素可泰王国建国的时间,与蒙古攻灭大理国的时间相近,因此很多泰人认为,素可泰王国的建立,与受此影响而大批南逃的泰人先民有关。

    不过,实际素可泰王国立国的时间,要略早于蒙古攻灭大理。

    从位置上看,“引领”泰人进入文明序列的,是与之相邻的孟人和高棉人。

    在素可泰王国崛起之后,一方面与泰北山地的同族结盟,一如当年周人与诸羌的关系,另一方面,

    则向原先受吴哥王朝控制的湄南河平原下游,以及相邻的呵叻盆地扩张。

    与此同时,之前顺湄公河而下的泰人(后世的n挝人),也已从上寮高原渗透至了,湄公河中游平原。

    在这两个方向的包夹之下,高棉人的势力,退出呵叻盆地几乎是必然。

    不过,此时的湄公河中游平原,还只是一个比较次要的板块,基本还处在丛林密布未开发状态。

    包括湄南河下游平原在内的沿海平原,才是中南半岛文明的核心之地,也是各方争夺的焦点。

    在天朝的记录中,泰可素王国被称之为“暹国”。

    作为“t国第一王朝”,素可泰王国在湄南河流域的统治,持续了一个世纪。

    由于在军事上,征服了湄南河平原南部罗斛国,这个泰人建立的湄南河王国,遂被外界始称为“暹罗”。

    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t国都是一个以暹罗为名的国家。

    只不过,从地缘范围角度看,暹、罗二字的地缘范围有限,而“泰”这个m族标签,能扩张的地缘想象空间,就要大得多了。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