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第638章 大国崛起(三十八)

    后世在整个中非地区,除了阿达马瓦高原北部的乍得、喀麦隆北部地区,是绿教占主之外。

    其余皆为jd教势力,另有部分原始宗j所覆盖,便是受此地缘位置的影响

    然而刚果盆地jd教的传播,也并不全是葡萄牙人的功劳。

    最起码后世在这一地区,占比颇高的新j徒,就不会是葡萄牙人发展出来的。

    葡萄牙人所熟悉的刚果王国,其势力范围,也只是向东,扩张至刚果河中游,左岸支流“宽果河”。

    这条南北向河流的中段,在后世,还承担着刚果(金)-安哥拉边界的任务。

    欧洲人真正对刚果盆地腹地的探索,是在19世纪。

    1874年,一位英国探险家成功的溯河而上,大致搞清了刚果河流域的情况,之前有多批失败者。

    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最终的z治受益者却并非英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后世覆盖大部刚果河流域的,“刚果m主z义g和国”的刚果金,在殖民时代的标签为“比属刚果”。

    这个比属刚果,是比利时的比。

    比利时的本身狭小的国土面积,并非是让人疑惑它获取,如此广泛非洲殖民地,约234.5万平方公里的原因。

    本土面积与之相仿的荷兰,在海外殖民时代也曾经成为过霸主。

    问题在于比利时实际上,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算d立。

    而且并没有像德国那样在欧洲强势崛起,之后突然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大块的殖民地,难免会让人好奇。

    至于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刚果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缘z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前面也说过了,西方z治瓜分非洲的导火索,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崛起。

    作为大航海时代,最先被“发现”的一块大陆,非洲被z治瓜分的时间似乎有点晚。

    这主要是因为,这片大陆整体,实在太不适合欧洲人移民了。

    无论是北非酷热的热带沙漠气候,还是黑非洲雨、旱两季,泾渭分明的热带草原/雨林气候。

    对高纬度地区的欧洲人来说,适应起来都非常困难。

    另外土著居民已经遍布整个大陆,也对大规模移民行动,造成了很大障碍。

    以至于敢于进入非常腹地探险的欧洲人,大都不是死于热带气候所引发的疾病,就是被土著部落所消灭。

    鉴于上述困难,一直到19世纪中期,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白人数量,也不过十万。

    其中还有差不多半数,是定居在南非南部的亚热带,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

    另一个影响移民热情的情况是,北美大陆的开发。

    对于欧洲移民者来说,纬度适宜且土著居民数量稀少的北美大陆,吸引力要大的多。

    16世纪初,北美印第安人口约为150万人。

    以至于在米国南北战争(1861—1865)开启之前,米国人口就已经超过3000万了。

    去除掉主要为h人的有色人种数量,白人移民的数量也超过2500万。

    当“德意志第二帝国”挟战胜法国余威,开始强势在海外扩张时。

    之前未被充分政治开拓的黑非洲,成为了德国争夺世界话语权的重要战场。

    由此,也引发了英法等传统殖民强国的警觉,并在整个非洲掀起了一场z治瓜分浪潮。

    欧洲以外的殖民纷争,更多只是欧洲内战的外围映射。

    这一点,也可以从比利时奇迹般的入主刚果盆地看出。

    事实上,比利时的d立以及后来的殖民行为,也是大国博弈的产物。

    作为西欧与中欧之间的缓冲之地,莱茵河下游的比-荷低地,一直是两大板块之间的缓冲之地。

    在高卢进入罗马时代之前,这一地缘矛盾,主要体现在高卢人与日耳曼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