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语》第33章 铜胎青花瓷鼻烟壶修复报告

    乾隆时期盛产了许多种类繁杂的鼻烟壶,其中又以瓷烟壶比较多,另外还有玻璃鼻烟壶中的料胎胎珐琅彩也比较盛行,像这种铜胎青花瓷鼻烟壶算是比较稀罕的,由于做工繁复,又是铜胎内里,是以非凡人不可得。

    鼻烟壶上有落款,乾隆年制,于程和老肖都鉴定过,确实是真品。

    鼻烟壶的外胎上的漆色已经有些褪色,上一个修补工匠显然并不是行家,用了别的漆色补上,但并没有能完全复原出这只铜胎青花鼻烟壶的本来样貌。

    于程先是拿起一旁的相机给这只壶拍照,然后做文字记录。

    照相机是老肖从南京带过来,这种东西在这个时候还是个稀罕物儿,大概只有中统和军统这些专业机构才有。

    十一回头看了眼老肖,见他已经带好了手套,穿上了白色的褂子,神情严肃的看着于程在记录本上做纪录。

    老肖说,“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述说者,还原修复文物不只是文物本身得到保护,而是以自身来观物,以物观己身,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了解它,融入它,并重中得到体悟。”老肖的神情很是庄重,这是第一次,十一觉得老肖看起来像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一个深藏不露的高人。

    十一目光不由得随着于程和老肖的动作落在工作台上,一边看着两人取来一只铜盆,在盆的内里垫了一条干燥的毛巾,再用防水的塑胶套了一层,然后把鼻烟壶放入水中,又加入了一些溶液浸泡。

    十一好奇的看着老肖放在手边的溶液瓶子,问道,“这瓶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我看这只鼻烟壶看起来挺好的啊,你们还要捣腾什么”

    老肖笑着说,“这个鼻烟壶是经过修复的,但是民间手艺人,修复技术比较粗糙,如果不进行拆分,二次修复,这只鼻烟壶的真正全貌就难以展现出来。现在要用丙酮溶液浸泡,进过浸泡之后,鼻烟壶上的胶或石膏,石灰粉就会自然脱落,等全部拆分之后,再进行二次修复。”

    十一一脸好奇的盯着铜盆里的鼻烟壶,果然,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铜盆里的鼻烟壶胎面开始出现裂痕,修复时补上去的补料熔化开来,鼻烟壶外面的青花瓷碎成几片,露出里面的铜胎。

    老肖和于程小心翼翼的把鼻烟壶铜胎和瓷片捞出来,用柔软的布料擦干,然后用软毛笔轻轻扫掉瓷片接口和铜胎表面的补料残渣。

    这只鼻烟壶的器口边沿又小的伤口,已经被扣上了铜镶口,手艺还算精湛,无须再重新拆卸。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器体的碎片重新拼接,这就要用鸡蛋清调石灰粉粘堵上了。( 这种修复方法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在使用,介于本文民国背景,修复技术也尽量沿用古法。)

    于程又用相机把拆卸好的碎片拍照

    记录,老肖已经在调鸡蛋清和石灰粉。

    于程做好记录,由老肖进行拼接,于程则要去准备施釉的材料和工具。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修补技术简直是一种灾难。”于程一边嘟囔着,一边整理釉料。

    “这不是挺好看得么”十一摸了摸鼻尖,伸手碰了下一块碎片上的釉彩,还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于程一把排掉她的手,“不要乱动。你没看见器身上的釉彩都已经缩釉了么”

    “缩釉是什么”十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愣愣的看着于程。

    于程虽然顶顶嫌弃什么都不懂的十一,但是还是愿意给她讲解一下的。

    “釉层卷曲,结块,脱离胚体的现象都叫做缩釉。你看这里,这里的釉层已经有卷曲的现象了,虽然细微,但是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应该是修复的时候,釉彩料中飘进了灰尘。还有这里。”于程又指了指另外一块碎片说,“这里,修复的时候施釉的厚度和旁边不一样,薄了,施釉的时候应该加入百分之三膨润土。”他一边说,一边开始调釉彩,十一双手支着下巴,就这么一板一眼的看着老肖和于程坐在那儿做着再枯燥不过的工作,不知不觉竟是渡过了一下午。

    “咕噜噜!”一阵腹鸣声打破了满室的静谧,于程抬头看了她一眼,茫然的眨了眨眼。

    &nbs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