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奇缘》第一百九十七章 梅影聚会

    在吴湖帆的梅影书屋中,张大千、徐邦达、庞元济、张葱玉、叶恭绰正在谈论绘画及收藏。

    就听张大千感兴趣地问:“你们是否知道,梅影书屋有怎样的来历”

    庞元济回答说:“梅影书屋是由两件藏品《梅花喜神谱》与《多景楼诗帖》中之字‘梅’和‘景’而得名。”

    张葱玉补充说:“要讲清是‘影’还是‘景’,那就要了解吴兄的感情生活了。吴兄和潘静淑结婚时,潘静淑有一件梅花题材的藏品——宋代的《汤淑雅梅花双爵图》。潘静淑30岁生日时,吴兄送的生日礼物 ,又是一件与梅花有关的宝贝——宋刻印版《梅花喜神谱》。这两件宝物的汇聚,才使‘梅影书屋’得以产生。”

    张大千则继续道:“‘梅影书屋’的诞生,是吴兄和潘静淑婚姻的结果。同时呢,‘梅影书屋’中那个‘影’字,是寄情的用语,体现了吴兄与潘静淑形影不离,共同描绘文化蓝图的意境。”

    这时,庞元济看了一眼徐邦达,兴致盎然地问:“邦达兄在故宫文物南迁后,看到了很多宝物吧”

    徐邦达眼里满是亮光,他很有意味地说:“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万余箱的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当这批文物停放上海期间,我抓住机会去库房观摩,在那里看到了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两幅画上都有乾隆御笔分别题说其真伪。然而,经过我的仔细考证,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无用师卷》实际却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子明卷》却是假的。”

    大家正想对真假《富春山居图》一探究竟的时候,吴湖帆引着潘汉年和冯翎岩走了进来。吴湖帆首先指着潘汉年介绍说:“潘汉年是上海文化界的名人。”之后,又指着冯翎岩对大家介绍说:“冯翎岩也是收藏界的一大家。”其后,则将张大千、徐邦达、庞元济、张葱玉、叶恭绰等人介绍给潘汉年和冯翎岩。

    听说冯翎岩是收藏界的一大家,叶恭绰继续刚才的话题问:“我们前面谈到《富春山居图》,邦达讲到那张《无用师卷》实际上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子明卷》却是假的。请问冯翎岩这真假两张画,怎样区分”

    冯翎岩侃侃而谈:“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而谈到判断真假,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乾隆帝的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

    听到这里,潘汉年接着道:“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冯翎岩接着道:“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在逃难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