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财主》第103章干了这碗鸡汤

    此时,天刚亮。

    四人背着竹筐走在乡间小路上。

    清晨的风微凉,空气里带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

    远处,金灿灿的晨光铺在生机盎然的庄稼上。

    近处,枝头的鸟鸣声清脆。

    何丫头哼唱起了小调,是村里人田间地头劳作时常唱的歌儿,曲调通俗朗朗上口。

    不一会儿,云雀,小翠儿和七斤也跟着唱了起来。

    到县城这十几里路,虽然背上沉甸甸的,但走的却轻快极了。

    安平县城。

    才卯时,大街上便已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这位姑娘您进来瞧一瞧,小店新到的胭脂水粉,都是府城小姐们最爱的上等佳品……”

    “老字号酒坊自家酿的高粱烧酒,清香绵柔,这一坛子只要二十文,童叟无欺——”

    “馄饨,包子,阳春面,清粥,小菜,酱鸡腿,客观您坐下歇歇脚吃口饭吧……”

    安平县是附近最大的县城,每逢大集周遭七八个村子,甚至相邻的广乐县都有人来凑热闹。

    集市上卖牲口的,换粮食的,挑担子的,推小车的,贩夫走卒应有尽有。

    “县城人真多。”七斤感觉一双眼都不够瞧的,顺手摸了摸旁边一老头儿牵着的大青牛。

    大青牛摇头晃脑的的“哞——”了一声。

    “我家要有头牛就好,我娘就能省点劲儿。”他微微驻了下足,喜欢的很。

    “大爷,你这头牛咋卖”云雀顺嘴问了句。

    老头儿撩起眼皮儿一看是几个半大娃娃,也没当回事儿,伸出五根手指晃了下。

    “五两啊!真贵!”七斤感叹。

    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那么多银子呢!

    “够实惠了,我这头可是刚两年的母牛。”老头儿从怀里摸出个干巴巴的饼子,掰了块儿嚼着,“能下小牛犊子哩!”

    “那小牛犊子多少钱”七斤不死心的又问。

    老头儿砸吧了下嘴,“二两。”

    七斤叹了口气儿,把肩上的筐往上拽了拽,继续往前走。

    二两和五两对他来说,似乎没多大区别,反正他都没有,也不可能挣的到那么多。

    “你想养头牛”云雀问。

    “嗯。”他点了下头。

    他家的情况在白溪村比较特殊,他爷奶一共就俩儿子,老大就是七斤他爹,前些年修房子,从没多高的房顶上掉下来,也不知怎的就摔死了。

    小儿子年纪轻轻,还没娶上媳妇儿呢,就得了肺痨,现在终日躺在床上,怕是也撑不了多久。

    还有俩闺女,大的嫁给个行脚商人,跟着男人说是去南方做买卖了,一走两三年没个音讯。

    小闺女今年十六,倒是没病没灾,却是生的四方脸,宽下颚,膀大腰圆,又黑又壮,比村里的汉子还像汉子,至今也没人上门提亲。

    七斤爷奶年岁高了,小叔又病病歪歪,家里种地,挑水这些本该男人做的活儿,就全落到了他娘和他姑的身上,两个女人操持一个家,还要照顾老的,病的,小的,着实不容易。

    “那就挣钱,挣的都攒起来,等攒够了买头小牛养着。”何丫头从后面伸过脑袋道。

    七斤舔了下嘴角,“要二两哩。”

    “那有啥,我姐夫说了,做买卖就是钱滚钱,越挣越多,想当年,郭大善人靠着一根扁担起家……”

    郭大善人就是何丫头二姐夫的爷爷,不仅自己一辈子积德行善,还给子孙后代立下了规矩,做生意不得以次充好,不得缺斤短两,不得低进高卖,不得坑害百姓。放出去的田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