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屋》316章 自荐解说

    10月底,一向爱读书不缺课的咪咪请了2天假,加上周日有3天时间,开上货车回红岗。因为保叔来了电话,说周日红岗农会纪念馆竣工与开馆,希望红岗人能回来的都回来。

    同行的有赵梁柱、夏松林、张甜甜、鲁运珍、田满莲、张保林、张春兰、龙小和、夏立新。货车上装了半车小干鱼,都用麻袋装好了。张保林和张春兰坐在驾驶室后排的凳子上,赵梁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他既要指导咪咪开车,又要和咪咪换手亲自开车。其他同学全在货车厢里,垫着稻草坐着。稻草是在买小干鱼的时候问鱼老板要的。

    张甜甜和田满莲是公差,也是回家探亲。他们单位的其他人员明天下午动身,估计晚上睡县城,周日赶早到红岗。

    咪咪的车直接开到纪念馆对面赵梁柱家山坡的空地,空地入口有个木牌,上面写着:红岗农会纪念馆停车场,看起来这块空地被征用了。停稳车,所有人员下车步行走过田间大路,到达纪念馆。

    咪咪吩咐来接车的栗宝和板栗,水鱼要加大喂食的量,所有小干鱼分成4份,要他们俩找人把大塘和大蒜坳塘的搬走,新鱼塘的他晚上开车送到板栗家,田嗲嗲那里的回程的时候去送。说完咪咪就朝对面纪念馆跑去。

    围着纪念馆的青砖围墙很高,青砖有些偏黑,使纪念馆看上去更具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纪念馆正门对着大公路,是双幅大木门,红色;门楣上是长方形的匾额,上面是隶书撰写的“红岗农会纪念馆”7个大字。推开木门,7间木头建成的百年老屋巍然屹立,古色古香。大门两侧有宽阔的走廊连接百年老屋,走廊顶上有檩子有瓦,挡住了酷阳和风雨,就是下大雨不也会淋湿;靠墙的那边有扁平的木头,离地3尺来高,以供游人坐着休息。

    两边走廊围着的是地坪,能够容纳200多人。此时地坪正中站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身姿挺拔,神情肃穆,正是红岗农会的第一批会员和游击队硕果仅存的田均田爷爷。咪咪他们一行看见,都快步走过去,站在田爷爷身后,排成两排,面对7间百年老屋,低下头缅怀。

    “1927年,族叔田夫责,把田氏家族的族产4间老屋,他自己名下的家产3间老屋,一共7间,就是这7间百年老屋奉献给了农会,在中间的堂屋召开了农会成立大会,告诉我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推翻反动统治,自己当家做主。我们红岗穷人才明白了这个道理,才有了农会自己的家。”苍老但刚劲有力的声音缓缓响起,深深震撼着年青人的心。

    田爷爷一字一句,叙说红岗农会建立的具体情况和后来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创始人田夫责的人生经历和博学多才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的个人魅力,创建红岗游击队的种种艰辛以及后来面对日寇展开的艰巨而卓越的斗争。

    咪咪他们认真倾听,字字句句铭记在心,刻进骨血。

    “田氏家族虽然人口众多,但田氏族长悲天悯人,佃农、长工、短工都能得到救助,田氏子弟从来没有饿死的,算是开明族长开明财主。田夫责担任族长以后,更是倾全族之力创建农会,建立红岗根据地,组建游击队,在艰苦的坏境下坚持斗争。不简单啦不简单。”咪咪回头,见是三中老校长,后来的县委副书记,现在县委的首席顾问田庄,赶紧过去搀扶着,赵梁柱和夏松林也连忙过来,簇拥着走向田爷爷。

    “是的,我们未亡人,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记住他们。”田爷爷回过头跟老校长打招呼。

    纪念馆筹建组贺组长过来了,恭敬地说:“两位前辈,纪念馆上首建了3间房子,供管理人住的,特意给两位前辈准备了两间房子,现在去休息一下吧。”

    “先看,我们边看边聊,全部看完以后再休息。”老校长说。

    “我们要在这里住两天,你带路,给我们讲解一下。”田爷爷挥手。

    贺组长伸手延请,从东头第一间看起,咪咪他们6个紧紧跟着。

    第一间是红岗农会概述。墙壁上贴了张白纸,上面介绍了农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与会人数,行动纲领,斗争成果。北面墙壁上是几个斗大的字: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ァ新ヤ81中文網www <首发、域名、请记住

    贺组长讲述完毕,期待地看着两位老人。

    田爷爷与老校长对望一眼,田爷爷说:“补充一点,农会成立大会,也就是农会的第一次会议,参与者姓名全部列出来。田校长,今晚我们不睡觉,一起回忆,你动笔,亲自写。”

    老校长点头:“理应如此。”

    咪咪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子,写下第一行:准备白纸和墨水毛笔。

    第二间,是田夫责个人专馆。作为红岗农会的倡导者和第一任主席,红岗游击队的缔造者和队长兼政委,是整个农会和游击队灵魂似的人物,有足够的资格开个人专馆。里面陈列着凌波床和书桌,书桌上是清代末年刊发的整部《康熙字典》。

    咪咪一愣,书桌是自己捐献的,凌波床怎么也搬来了他望望跟在队伍末尾的田守岗,感受到儿子的目光,田守岗笑笑眨眨眼。哦,等下再说。咪咪专注地望着田爷爷和老校长。

    “主席他出身越富有,参加革命越难能可贵,而且他还那么坚决,坚定,坚强。”老校长指着发着红光的书桌和凌波床,“这个安排很好。亏得书桌和床铺保管的这么好,漆水一点也没有变。”

    “人生经历中曾两次出国留学,这里只记录了一次,要加上;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这个也要加上。队长他指挥果断,部署英明,没有一次败绩,与他战前亲临前线侦察战斗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有很大关系。他曾有一把大刀,一支手枪,冲锋的时候两样武器不离身,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田爷爷说一句,咪咪记录一句。

    第三间,是地下党的专馆。老校长是游击队派出县城的第一个地下工作者,最开始由队长田夫责单线联系。老校长最有发言权。

    “当时我去县城收集情报,找了个教师的工作做掩护,出入于各种场所,有人骂我花花公子,我也没办法辩驳。当真不容易呢。后来田敬民来县城读书,做了我的助手,几年后,他又独挡一面,接替了我的工作,我承担与上级地下党联系的工作。没想到,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敬民却遭了毒手。”老校长唏嘘不已。

    “敬民的事迹要多花些笔墨。”田爷爷对贺组长说。

    贺组长点头,咪咪赶紧记下。

    而华叔自进入这一间,眼泪就没干过。大姐知道父亲心里难受,都是干地下工作,别人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自我肯定,甚至炫耀。可是有爷爷临走前的嘱咐,父亲一直不敢说出爷爷的真实姓名和所从事的工作。所幸爷爷和老爷爷的名字出现在农会成立大会的名单里,这对父亲也是个安慰。她始终在旁搀扶着,生怕父亲心情激动而发生意外。

    堂屋里北墙下有张饭桌,正对着饭桌的是两列长条凳,可以坐80个人的样子。墙上白纸写的是:红岗农会成立大会召开之地。

    堂屋过去第一间,是农会时期的夜校教室,有黑板,有课桌。下雨天和晚上,农民都会到夜校来读书。担任教师的就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