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银河》第七十二章 狱中对话

    细胞这种名词都是西方人发明的,李偃毕竟不是研究语言生物史这类学科的,并不清楚这个词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万一还没有传入,或者刚刚传入谭嗣同还不知道,那自己还要费劲解释一番。

    此时既然谭嗣同知道,李偃顿时大喜,说道:“你知道就好,那现在就不废话了,我说一下怎么救你……”

    “等等!”谭嗣同阻止道:“就算如此也不能证明什么,我听说满洲的一些大力士也可以扯断铁链,而你的同伴为我治疗伤口的手段确实很神奇,但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各种奇人异士数不胜数,有这种手段也不算稀奇。”

    李偃此时有些不高兴了,说道:“你这人怎么这么固执,你到底是维新派还是顽固派的先别管我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事实能证明一切,你只需配合我们把你救出去就行了。”

    谭嗣同突然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死死的盯着李偃说道:“看来是我低估你们了,顽固派中居然有人能想到这一步,不错,不错,可惜你们只顾着自己,既然能想到这一步,那一定知道我们国家的落后和危机,为什么不支持改革你们太自私了,为了手中的一点权利,陷国家和万民于水火之中!”

    这都是哪跟哪啊老兄您又想到哪了,您也太能联想了吧,为什么非要把我们和顽固派挂钩呢。

    “好吧,你到底怎么才能相信我们是真心来救你的”李偃只能咽下自己的怒气,干脆把这个皮球踢给对方,要不自己每个善意的举动都会引得他的怀疑,不过换位思考一下,这种重兵把守的死囚牢,李偃他们却轻而易举的进来,甚至牢头都对他们客气有加,是谁都会怀疑来者的身份。

    谭嗣同哈哈大笑,大声说道:“不用想了,我不会出去的!”

    “什么你不出去”李偃和厉之行面面相窥,“我们真的是来救你的,你就算是不相信我们,但也不至于赌气不出去吧”

    “算了,把他打晕先弄出去再说吧!”厉之行说着就准备上前,打晕他也不算影响他们的救人计划,不过总的来说知道历史的三人知道他是个英雄,都对他很尊敬,心中不愿有这种伤害他的举动。

    “卑鄙!”谭嗣同痛心疾首的说道:“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的欺压我们,通过鸦片削弱我中华儿女,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强占我们的国土,掠夺我们的财富,践踏我们的尊严,甚至派兵攻入了我们的都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伊犁条约》,赔偿了上千万两白银,更是割让了数不清的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

    “你们忘了火烧圆明园的耻辱了吗你们知道在我中华国土上西洋人欺压我中国百姓的种种劣行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可是你们只会内斗打压同僚,欺压百姓,而在那些洋人面前,你们却心惊胆战,不断的退让妥协,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出卖一次又一次国家的利益。

    “其实你们知道国家的处境,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落后的,错误的,但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为了能一直享受荣华富贵,千方百计的打压,迫害那些积极向上的先进人士。不光如此,你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利欺骗广大的民众,让他们一直生活在蒙昧蔽塞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国家已经危如累卵,我大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即将灭亡在你们的手中了!”

    谭嗣同越说越激动,“因为无知顺从的百姓才更容易统治,才能一代又一代的受你们的剥削!本来我是可以和广夏,任公一起逃走的,但最后还是坚持留了下来,一是为了报答圣上对我的提携,知遇之恩,更是要用我的死来唤醒四万万沉睡的中华儿女!你们害怕同胞的觉醒是吗哈哈哈,你们挡不住的,就算今天打晕我,不能让我慷慨赴死,但你们挡不住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他们会唤醒更多的同胞,最终一定会推翻你们黑暗,腐朽的统治,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新政权!”

    谭嗣同的慷慨陈词让李偃也有些心痛,他是华夏人后裔,又研究过《地球古代史》,对华夏人这段屈辱史很清楚,不过毕竟他没有像谭嗣同一样亲身经历这种苦难,所以平时心中更多的是遗憾。

    改革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毕竟在旧体制下大家都分配好了各自的蛋糕,改革就是打破一些旧的不合理的模式,去重新分配。那些被打破饭碗的人自然会心不甘情不愿,如果这些人又掌握着巨大的权利,特别是军队的话,那就像谭嗣同所说的顽固派一样了。

    说白了,戊戌变法就是打破这些落后的顽固派的饭碗,这些人肯定会激烈的反抗的,所以一开始光绪帝还想用和平的政治手段去实现,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此时的厉之行,他是个混血,倒没有李偃这种惋惜遗憾的心情,而只是关心一个问题,惊问道:“你居然可以逃走那你为什么不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死什么时候都行,活着才是王道,用你的话说,活着才能唤醒更多的同胞啊!”

    谭嗣同昂首凌然说道:“变革尚未成功,尚需要人来继承我们的大业,所以广厦和任公必须走,这叫留得青山在;不过这次维新虽然只有几个月,却是圣上和全体维新派的全部心血,如果没有人因变法而死,如何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如何让所有人知道变法的轰轰烈烈,又如何唤醒四万万沉睡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