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迷局》第316章 送葬队伍

    佩儿疑惑的问:“为什么要吹唢呐”

    我解释说:“这是一种地方习俗,表达对亲人的怀念,我们这里的传统把治丧称为“白喜事”,既然被称为白“喜事”,当然就把它当作“喜事”来办,因为唢呐所吹奏的内容,有哀悼方面的乐曲,所以死人了送葬时,一般会找吹唢呐的团队过来。”

    佩儿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喃喃着:“原来是你们这边的习俗,这么说的话,每个地方死人了,应该都不一样喽。”

    我说这个自然是不一样的,像这种事情在农村比较多,在农村,办各种事都讲究规矩和风俗,很多风俗习惯都是祖祖辈辈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农村人的生活,丧葬习俗也是如此。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一个地方,具体的丧葬习俗也有一些差别的,不过,共同之处就是,人们都热衷把丧事办得风光、热闹,以凸显自己对逝者的一片孝心。说到热闹,北方农村办丧事,唢呐队便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边吹唢呐的原因。

    不过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大家都喜欢把吹唢呐叫做吹“响器”。等到丧事那天,在事主家门口摆上一张四方桌,几把椅子,就是唢呐队的“舞台”了,其实很简单。

    等到了一大早,唢呐队就开始吹,为吸引观众还会变着法地卖力吹,直到最后出殡下葬。有的有钱人家,还会同时请好几台唢呐队,一起吹,像打擂台一样,热闹非凡,比这个场面要大很多。

    过了不多会,一队人从巷子里出来了,最前面一队人穿着白色孝服,不停的往天上撒纸钱,最中间几个人抬着棺材,缓慢的走着,那些人都被压弯了腰,墨连城对佩儿说:“这就是我之前向你提过的抬棺人。”

    “原来是这样。”佩儿摸着下巴,打量了好大会,感叹着,“这样的风俗习惯好特殊啊,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墨连城说:“这也就在农村才能见到了,以后可能就没有了,现在好多地方都是火葬了,一切也都从简了。”

    “那说明我赶上了时候。”佩儿站在路边,望着长龙般的队伍,眺望着远处,说,“站在最前面两个人,应该是莫家兄弟吧。”

    “对,那两个确实是莫家兄弟,他们今天披麻戴孝,每走一段路都要叩首,一直到了入葬的地方才能停下来。”墨连城挠着头,“我们这风俗太多了,一时也和你说不完,了解一二就行了。”

    佩儿仰起头,喃喃着:“曾经我奶奶应该经历过不少这事吧,她去世之前,本一直想回来看看的,可惜没能熬过去,她没有看到的,我帮她看了,也算完成了她一个心愿吧。”

    我说:“你是一个很孝顺的孙女。”

    佩儿面露回忆之色,她皱着

    眉头,脸上多了一丝痛苦的表情,一直等到送葬队伍离开了,她才扭过头,眼神里夹带着难言的苦涩。

    墨连城忍不住问:“我们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正所谓有一句话叫做魂归故里,一般去世了,都想葬在自己家乡,你奶奶难道就没有想过回来入葬”

    “想过的,只是年代过于久远了,她的家早就没了,就算想要入葬,也没有地方吧。”佩儿望了眼远处,转过话题,问,“他们这是选择把死者葬在哪里呢又有什么风俗呢”

    我说:“在入葬之前,我们都会请风水师傅选择一个绝佳的下葬地点,地点选好了才好葬下去,至于这入葬过程中的风俗可就多了。”

    我顿了顿,说:“抬灵柩的人其实不但叫做抬棺材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八仙",在他们把棺材抬到入葬地点之前,就要有人先把棺材洞挖好,这个挖好棺材洞穴的过程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所以这个事情村里人往往会比较忌讳。”

    “除此之外,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那里的土。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值得一说,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这就是所谓的风俗之一了。”

    “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所以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的。”我咳嗽了声,“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倒是见闻了不少风俗习惯,比如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再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栏鸡笼和床下,这个做法据说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如果谁家要是媳妇多的,就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