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七十载》第十七章 猪儿生意猫儿牌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川南的农村,人们除了享受到包产到户的好处之外,经济也慢慢活了起来,很多农民都开始做起小生意来。

    毕竟只是种那一亩三分地,就算收成再好,也换不了什么钱,无非就是养些鸡鸭猪羊的,能卖点钱。

    对于盐都的农民来说,人均耕地面积太少,要想致富就只有做生意了。

    每一个人都想致富,当然致富的道路千万条,就看哪一条找得准了。

    李家坝的村民们,有的开起了做豆腐干的小作坊,有人干起了生豆芽卖的生意,也有人跑到外面去卖老鼠药之类的生意,还有人买来面条机在家里面做挂面卖……

    木子公社也取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换上了木子乡政府的牌子。李家坝生产大队,也改为李家坝村。

    李家坝村有十一个生产小队,如今振兴当上了七队的队长,因为原来的队长高德旺现在提拔到了村里,担任了李家坝村村长。

    生产小队的组织结构也简化了,现在就只设一个小队长。

    农村经济的活跃,这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分不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不少人开始外出到城里打工,做小生意,寻找致富门路。

    最不济的,也会背上一个木头箱子,走街串巷卖一分钱一支的冰棍啊,又或者是在路边摆上一个摊子,卖水。

    总之各家各户都在找着发家致富的门路。

    振邦和振兴兄弟俩,在摸熟了门路后,都干起了贩卖仔猪的小生意。

    振乾还是继续专门做篾匠活计,他跟粮站那边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除了粮站外,还会编些别的竹器到各个乡场上去卖,为了养育五个儿女,两口子也是没日没夜的干着这门手艺,生活倒还过得去。

    振中和振华两兄弟,干起了贩卖小鸡小鸭,还有收鸡蛋鸭蛋卖的小生意,生活也过得还行。

    虽然说都是些小生意,可是真要干起来,还是非常辛苦的。

    就拿振邦和振兴两兄弟做的仔猪生意来说吧,每天早上天不见亮,最晚也就是三四点钟就要起床了。

    从村里农户家里面收来的仔猪,在家里养上几天,喂饱了,洗得毛发光亮了,就装进箩筐里面,振兴一个人挑着两箩筐的仔猪,就得往几十里地外的乡场赶了。

    一般来说,两个箩筐能装上六只仔猪,一只仔猪通常养到二十多斤重,这六只猪仔就是将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重,挑着这么重的担子,最近的也要走二十里路,没有一点力气,没有超强的耐力,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样贩卖一只猪仔,充其量也就赚个几块钱,一次贩六只能赚三四十块,这在八十年代初,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所以哪怕是再苦再累,振邦和振兴兄弟俩都没有放弃的想法。

    虽然一次能赚几十块,但也不是天天就有的卖,一个月通常能出个三四次的货就不错了。

    即便是这样下来,一个月也能赚个一百多块钱,这笔收入就是家里最大的收入了。

    其实说起来,这个钱也真是血汗钱,因为挑着一百多斤重的东西,走上几十里地,不知道要流多少汗水!

    振兴负责贩运,蕙兰在家主要就负责打理这些收回来的猪仔,这也是辛苦的工作。

    每一次出货,他们都是在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别人还在甜美的梦乡当中,他们已经开始一天的辛苦劳动了。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