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第173章 回到洛阳

    在李松看来,如果修到酒泉郡,就会使得这条马路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还有国防上的重大意义:就算河西走廊出问题,也不至于连带着将西域也全都丢失。

    马隆说:“听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确实应该通到酒泉郡更好。”

    李松说:“现有的水泥马路只是一条尽头路,到了茶卡盐湖就不再前进了。如果修了这条路,青海郡就现在成了中原到西域之间的重要一站,意义自然完全不同,肯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李松知道,后世著名的“丝绸之路”,本来是经过河西走廊的,现在完全可以改一下道,从青海郡路过。另外,以后前往吐蕃的道路肯定也会修建,必然在这里交汇。由此看来,青海郡以后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目前不便对马隆讲。

    马隆点点头:“你说得太对了,就这么办。真不知道你怎么能想得这么远,佩服!”

    李松终于跟马隆告别,带着刘忠和下属们,日夜兼程,向洛阳奔去。

    到达渑池县时,李松特意停下,查看了洛河支流上的石拱桥。

    对于这座桥,李松倒并不担心。在修建水泥马路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有民夫从洛阳运送水泥到西平郡,他们肯定都会经过这座石拱桥。李松经常问他们,石拱桥怎么样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桥好着呢。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民夫们说,河里都已经洪水滔滔了,桥还是很安稳。

    既然如此,石拱桥是肯定没问题了。当然,今天路过此处,实地看看就更安心了。

    李松心想:看来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还是不错的,浇筑的混凝土桥墩,完全可以抵挡洪峰,今年不就经受住了考验

    既然如此,以后就可以大范围地修桥了。很多地方可以暂时不修水泥马路,桥却是必须要修的,最紧迫的应该算是黄河上吧。

    李松曾经在现世界的电视上看到:在黄河枯水期,两岸的居民干脆直接趟着浅水过河。骑自行车的人会脱下鞋子,背着自行车过河,然后再继续骑车。

    新世界里的黄河,肯定也会有这样的枯水期。而这无疑为修桥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在黄河上修一座桥试试看。

    这样的桥,不仅可以造福百姓,对于朝廷来说也很重要。有了桥,运输各种物资、驿站传递信息,都会便捷很多。

    但是在自己的家乡那边,想在长江上架桥仍有难度。即使在枯水期,江中最深处水深仍有几米,以现在的技术,暂时还无法修建桥墩。

    思考着修桥的事,不知不觉走过了石拱桥,前面就是水泥马路,直通洛阳了。

    终于告别了坎坷难行的官道,李松一行在这平直的道路上策马狂奔起来。

    马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很多。快到春节了,很多马车上都运载着各种货物,看来商人们都懂得利用这个机会,多做些生意。

    李松他们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已经大变样了,跟4月初出发时有了很大不同。

    首先,马路边有了几个驿站,可以提供换马、住宿服务,李松估计这应该是朝廷开的。

    其次,路边多了很多客栈、饭馆,也有很多简易的茶棚,这应该大部分是商人们开的吧。但是马路两边的土地都是属于朝廷的,显然是朝廷把地租给了这些商人,收取租金。

    李松最初给朝廷的提议也是如此。交通要道旁的土地,要只是种庄稼就可惜了,应该开发利用起来。朝廷可以自己开店,也可以租给商人开店,都比种地划算。

    李松记得当时是张华在安排这些事,如今看来,路旁的土地正在逐渐利用起来。

    他粗略地看了下,这些店的生意都还不错,有的店里甚至挤满了人。要是将来马路延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