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第三十四章 顺子毕业了

    顺子的四年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一番酒醉疯狂之后,同学们开始各奔西东了。

    顺子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大型的冶炼企业——湘州冶炼厂,这家企业以前学校里组织学生来实习过的。顺子毕业那年,厂里正在改建,招聘人数成倍增加,特别是对顺子他们学校的学生更是来者不拒,敞开招聘。顺子与智承一起进了这家工厂,他们是对口的专业了,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七八位同学。如果加上其它专业的同学,一共有三四十人。

    厂里离学校并不远,百十来公里的路程。因为去厂里的学生多,每年厂里都会派出大客车来迎接毕业生的,这让去厂里的同学倍感亲切,就象回家一样。厂里的大客车把毕业生的行李接走,把学生接走,直接送到了厂里,再通知各分厂的负责人员专程安排毕业生的住宿。去厂里有不少都是来自农村的,没有什么钱,厂里甚至还会想办法给学生预发工资,或是借支。

    有了厂里的安排,同学们啥事都不用操心,很顺利地就到达了厂里。第一天,由组织部门负责新来的学生的接待,把人全安排在了厂里的招待所里。那招待所跟学校的宿舍差不多的感觉。那时厂里管人事的不叫人事部或人事处的,而是叫组织部,组织部专门管干部的,而那时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是有干籍的,如果是普通工人,那是归劳资处管理的。

    晚上大家又聚在了一起。一想到要进厂工作了,大家异常的兴奋起来,甚至有的人开始规划起了怎么去找对象了,那时另一个班的老尹最会来事,第一天去报到就跟分厂里的人混了个脸熟,他说劳资员要找他谈谈,给他介绍对象了。说得大家笑了起来,八字还没一襒呢,想得好美。

    老尹其实并不大,跟智承一样大的,带个老字就是同学之间叫着玩的,那时在学校里叫出来的,到了厂里还是一样地叫。那时在学校里顺子虽然跟老尹不在一个班,但大家都住在一个楼层四年,自然就混得很熟了。现在到了一家企业里,学校里一起来的同学自是继续着学校里的那一种生活状态了。在一起玩的还有钟哥、小纯、阿黄等等一批人。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继续着学校里那种状态,偶尔会有各分厂的领导来慰问一下同学们。这天,突然厂里组织部传出来了消息:“湘州市有文件规定,所有迁入湘州市的学生都得要交城市增容费。本科生一千元,专科生二千,中专生五千,没钱的厂里财务会先期垫付,年底的时候再还上。”

    听到这个消息,一同进厂的同学开始炸开了锅。一下子议论开来了。

    “长沙的户口是省会的,从省会到地级市还要收增容费了,这是什么道理”

    “都是农村出来的,哪有钱来交增容费”

    “工资才三百多,工作一年也还不上厂里借的增容费。”中专生意见就更大了。

    新进来的学生意见很大,很快组织部就收集到了众多的意见,不得不开始想对策了。当时同学们并不知道,那时很多沿海的企业已经开始到内地来抢学生了,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但这种苗头厂里是知道了,如果真因为城市增容费这事造成现在招进来的学生大批流失的话,那厂里就容易造成人才断层的。事实上,后面几年应聘进厂里的对口专业的学生是一年比一年少的。这是后话了。

    面对着学生们的意见,厂里最后决定,本科生先上班,不管收不收增容费,都由厂里负担,专科生与中专生等厂里再跟市里协调一下,争取政策。就这样,跟顺子一起来的**位同专业的学生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分厂,开始走上了不同的岗位。风波总算平息了下来。

    后来大家才明白,厂里让这些同学无条件上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一年厂里的技改项目,说是技改其实是扩产。那一年经济过热,全国各地都在压制产能。但厂里明白以规模效益为前提的生产企业不扩产必然会面临风险,因此借技改之名行了扩产之实。

    据说这次技改的跨度大,时间短,短短的十个月就把原来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建设项目完成了,关键工序的设备都是从德国引进的。

    钟哥被分配到了这次技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他在的那个工序是从德国引进了全新的搅拌设备,每次跟同学们聊起他那的设备都是兴奋不已,被分配到传统工序的同学只用羡慕的份了。说实话,厂里那时能用全套德国设备的工艺还是不多的。

    到了周末,一群人聚在钟哥的宿舍。那时都是一群穷小子,大家围在了一起做饭聚餐是常有的事。而钟哥恰恰又是那种喜欢自己做饭的人,他到厂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买齐了全部的炊具,在宿舍的走廊上就做起了饭来。宿舍里本是不准做饭的,在走廊里做饭是那时老工人们弄出来的,后来厂里也管不住了,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出事就行,职工之间也没有谁说的,反正大家都在走廊里做饭的。

    “钟哥运气真不错,一来就能分到关键工序。”老尹笑着说,这话不知是羡慕还是恭维。

    “也没什么啦,都是新的,累得要死。”钟哥一脸无所谓地说,也不知是装的样子。

    “你觉得累,要不咱们换换”

    老尹笑了,换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厂里的安排怎么是你说换就能换的呢。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