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汉》第六百七十九章 梓潼县城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

    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

    东晋时期,广汉郡仍属梁州,雒县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改蜀郡为益州。次年,分雒县置什邡县。

    元世祖统元年,复置汉州,领什邡、德阳、绵竹三个县,撤销雒县建制,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区,以原雒县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在蜀称帝,建立大夏国,复置雒县。

    明太祖洪武四年,灭大夏国。同年,省雒县入汉州,仍领三县。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建置沿旧。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降汉州为散州,不再辖县,隶属成都府,沿袭至民国元年。

    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属川西道。

    而梓潼县城是隶属于广汉郡治下!

    梓潼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梓潼属蜀国领地。秦国开始在蜀地实行郡县制,置蜀郡,划蜀地为三十一县,梓潼县始置,隶属秦国蜀郡。

    西汉高祖五年派遣将军林挚平定巴蜀,汉承秦制,仍实行郡县制。

    东汉建武元年,公孙述据蜀,建“大成”国,又改子同郡为都郡。

    三国蜀汉炎兴元年,曹魏遣大将军钟会、邓艾伐蜀,后主刘禅献城投降。魏灭蜀后,将蜀国划分为梁、益二州,梓潼郡仍置,隶属魏国梁州,仍分领蜀汉时所属七县。

    汉兴元年李寿接皇帝位后,改国号为“汉”,梓潼县仍置,仍隶属大汉梓潼郡。置于梓潼水尾的万安县,亦徙移至潺亭。

    东晋永和三年,晋穆帝司马聘遣征西大将军桓温代蜀,成汉战败,成汉王李势献城归顺,成汉所辖梁、益二州又入东晋版图。

    永和四年,梓潼县奉谕割西北地区置北‘阴’平郡和‘阴’平县。梓潼县仍置,隶属梁州梓潼郡。

    南北朝时期,东晋元熙二年,太尉、晋王刘裕迫晋恭帝司退位。刘裕接皇帝位后,改“晋”为“宋”,史称刘宋。梓潼县仍置,隶属梁州梓潼郡。

    刘宋昇明三年,骠骑大将军、太傅、相国肖道成,‘逼’宋主刘准退位。肖道成登皇位后,即改“宋”为“齐”,定都建康,史称“南齐”。梁、益二州尽为南齐版图。梓潼县仍置,隶属益州梓潼郡。

    隋大业三年,安寿县还名梓潼县,仍隶属西南行台普安郡。

    唐高祖李渊建国初期,沿袭隋朝旧制。

    南宋绍兴十四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梓潼、‘阴’平二县隶属于利州东路普安军。孝宗隆兴二年,普安军升为隆庆府,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之。孝宗乾道四年,又将利州之东西二路合为一路,称利州路,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利州路隆庆府。

    元朝时,梓潼县仍置,隶属四川等处行书省广元路保宁府剑州。元至正二十一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南路领袖明‘玉’珍率军从武昌出发,经长江入蜀,旋即占领全川,建国大夏,定都重庆,改元天统。梓潼县仍置,隶属保宁府剑州。

    明朝时,梓潼县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剑州。明末,崇祯十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入川,攻占梓潼,置梓潼县,当年退出。崇祯十七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军入蜀,攻占梓潼后,置梓潼县,隶属大西保宁府剑州。

    清顺治三年,四川入版图。梓潼县仍置,隶属大清保宁府剑州。清王朝于地方政区设置方面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