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这是我的菜(种田)》嘿,这是我的菜(种田)分节阅读44

    回去要穿过村子从村东头出去,路过田里正家的时候,阿篱进去打听了一下,果然还是没有从山上下来。因何老头交代先不要泄露“菜王”的事儿,阿篱就封口没提及,和阿青背着梨、笋还有从杂货铺里买来的东西直接回院子了。

    @

    一整个下午,把能想到的调味料都试了个遍,当阿篱把第六盘凉拌笋丝端到沈青池面前的时候,沈上仙出离愤怒地摔筷子了。

    再好吃的东西吃得卡到嗓子眼了也会让人抓狂吧?!

    这次阿篱很有眼色地洗了个大梨,切成两半,把比较小的一半递到了沈青池面前,小心翼翼地解释,“这梨还挺有水分的,我怕你撑到。”

    说完,怕沈青池不信似的,狠狠地咬了一口,然后把渗着水的梨子豁口递到他面前,用实物证明,他没有说谎。

    吃了五盘的凉拌笋试验品,沈青池的嘴里麻辣咸甜酸各种滋味俱全,凑到一起是活生生的腻,对着半个梨咬下去,丰沛的汁水立刻滋润了口腔,那感觉,好像一片烤得**辣的干土地上泼了一桶清凉水,没有比这更解渴的了。

    梨子放到地窖里密封储藏,虽然经过了一冬,但是水分并没有流失多少,所以还保持了秋梨清甜而不腻的口感,恰到好处地冲淡了嘴里的调料味。

    阿篱手里的半个梨还没啃掉一半,沈青池就抻着脖子把他那半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了。

    “呼——,总算是把嘴里的味道冲淡了。”扎扎嘴,沈青池拖着发胀的胃出去溜圈消食了。

    阿篱抬胳膊蹭掉鼻尖上沾着的梨汁,拿起筷子夹了口桌上的凉拌笋丝,咽下去后又伸出舌头舔了舔梨肉。然后,咬了口梨,再夹了口笋丝塞进嘴里一起嚼。

    这味道好像很不错哦。

    当然,他是没有勇气再叫阿青过来试吃的。所以,只能等晚上做出来让素然和老刘尝尝了。

    当天晚饭,阿篱做了两盘凉拌笋丝,结果都被素然和老刘吃了个底朝天。老刘觉得两种口味都很好吃,素然则偏爱那道用梨汁代替糖和醋的,说是清甜不腻,自然的果酸更为爽口。沈青池听了之后,很不满地瞪了阿篱一眼,命他明天早上再做一份梨汁凉拌笋丝。

    心情好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睡眠质量也高,第二天清晨,阿篱起了个大早,准备好早饭后和沈青池草草吃了一口就出门上山了。昨天晚上沈青池就和素然打过招呼了,说阿篱今天会把何老伯挑的“菜王”直接带到笋宴上去,让素然早上过去的时候给田里正托个底,不要弃权了才好。

    事实证明,沈青池的做法是对的,素然提前一步,赶在田里正宣布二十里堡要弃权之前及时地阻止了他。

    尽管对素然有着全然的信任,但是田里正心里的大石还是不能完全落地。他说阿篱小子要带过来的“菜王”是何老伯亲自挑的,但前天见面,他明明说没得的啊?难道是昨天刚找到的?那为什么昨天没有来告诉自己呢?

    在田里正翻来覆去的纠结心思里,阿篱背着竹篓,和沈青池出现在人潮涌动的村中央笋宴场里,一步一步,稳当而踏实,让田里正七上八下的心慢慢安定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忍着饥饿码字。

    本来打算吃个香瓜的,

    但是动嘴前和在医院实习的朋友聊了天,

    吃的念头瞬间打消。

    学医的果然口味重大尺度,

    我完败而归。

    以后吃东西前后,绝对不会再理他了!

    我已经对着灯泡发誓。

    36第35章 笋宴争彩(二)

    一年一度的盛大笋宴,从表面上看是庆春分迎雷神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是奔着彩头——磺英洞拥有权而来。要得到成品玉兰片,加入磺英粉熏蒸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品玉兰片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让人们热衷于这项博彩活动。

    苦寻“菜王”多日未果,今早笋宴前,二十里堡的男女老少们几乎已经认命放弃了,当阿篱从背篓里双手捧出一根敦实硕大的竹笋时,场院里一片喧哗声。

    “何老伯,您的笋我带过来了。”阿篱将剥除了老蔸的笋恭敬地递到何老头跟前。

    “既然是你带来的,那料理这笋的差事就交给你吧!”何老头没伸手接过来,反而把笋推到了阿篱胸前,“不用太紧张,就当是在老头子我家的厨房里就行了。”

    听何老头这么说,周边的人,包括田里正也都愣了一下。

    笋宴上搏选“菜王”,又称斗笋,主要有三场。第一场是笋重,第二场是出笋量,第三场则是品笋。

    多年以来,虽说二十里堡在前两场就完胜,但村里那支专业的笋肴厨师们可是丝毫没有懈怠过。

    刚刚大家都看过少年手里的那根笋,蔸大尾小的,的确够分量,但是今年各村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尤其是西山村的,目测看来,大有不相上下之势,这个时候,第三轮的比试就显得很重要了。

    让一个非笋产地的异乡少年担此大任,二十里堡的人不是没有意见的,无奈这笋是何老头的,还是人家少年挖了带过来,他们也就没有置喙的余地。

    更鼓三声击响,笋宴正式开始。阿篱在田里正的带领下,把二十里堡的参赛笋送到了擂台。

    基于公平起见,负责剥笋称重统计的人员都是从不参赛的村子里请来的,一应动作都是在擂台的切板上当众进行。

    第一场,笋重。

    河西村八斤七两高高的,以二两的些微优势拔得头彩。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