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一代》第十七章 只要纯粹的友谊

    自从结交了二元这个好朋友,肖平更加喜欢自己的学校生活了。

    每天下午放学,他都会和二元以及其他一帮男孩子们一起,跑到城墙、警报山或者电子游戏厅,他胆子小,不敢和人打架,也对街机式的电子游戏不感兴趣,但是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有人陪着自己打发时间,他的心里觉得格外快活。

    有时候,哪怕大家玩兴都不浓,决定各回各家、各见各妈,他也总是要绕远一点,先和二元一起说笑着把他送到家门口,然后才作别回自己家。

    即使到了寒暑假,这种友谊也依然不会被隔断,因为两个人会经常互相串门。不仅在对方家里吃饭是常态化,甚至还会在对方家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通讯发达,随时可以跟家里联系,通报自己的位置和各种情况,真不知道当时的家长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就那么放心,任凭自己的孩子一走就是一个礼拜。反正两个孩子是乐乐呵呵,同吃同住同玩,不亦乐乎。

    肖平有一个自己的独屋,一张大床足够睡下两个孩子,二元家里虽然已经有三个男孩子,加上肖平就是四个人,但是他的家也非常宽敞,装得下四个孩子。

    对于肖平来说,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早已经对那种独自一人的孤独深恶痛绝,如果在一个漫长的假期里不能和朋友们相见,他简直连想都不敢想。不过二元毕竟有两个兄弟,看起来真的和他长大后说的那样,亲兄弟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能让自己多几个玩伴罢了,并不能摆脱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

    后来两人谈到这段往事还打趣说,如果放到现在,大家一定会说他们是一对标准的好基友。

    肖平虽然和二元已经到了情同手足的地步,但是却从来没有问过他的家庭情况,比如父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直到后来成人之后肖平才知道,二元的父亲是区拆迁办主任,正科级干部,很有实权,也是很多人动用各种关系巴结的对象。但是,肖平在和二元交往的过程中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看起来白白错过了好的资源。

    肖平就是这样,交朋友完全出于本心,全凭好恶,绝不掺杂其他杂七杂八的想法。他想不到那么多,所以也从来没有那么想过。

    事实上,现代人所说的“资源”肖平错过的可不止一个。老雷的妈妈是区房管局局长,标准的女强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能量巨大;

    再比如,老二的爸爸是驻京卫戍部队的副团级干部专业,专业后进入省机电公司。虽然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电公司逐渐失宠,先是改名为物资厅,后来干脆被合并,直至取缔,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机电公司是一个非常有实权的机构,比如,当时所有的汽车销售都要通过机电公司这个官方机构,要有它们出具的批条,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而影子的爸爸则是郑州市最早销售电脑的国营单位老总。现在看起来很可笑,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脑这个东西还根本没有被考虑过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在中国如此,在世界上都是如此,当时,人们的认知还停留在电脑只能服务于机构、单位,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既奢侈又无用,所以,电脑的销售完全是公对公,要像汽车销售一样有批条,而影子老爸的那家单位就是负责这项业务,而当个人电脑市场逐渐被打开之后,这家国企也一度极具在位优势。

    这些人都是肖平小学和初中时的死党,但是他从未想过要利用这种关系从朋友们身上得到任何利益。在他看来,朋友就是朋友,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友谊。

    如果说那个时候的肖平还小,不谙世事,那么到了大学之后,他的交友观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在他的寝室里,就有一个同学的父亲是河南省十八家地级市之一的规划局局长,而在他的班上,更是有一个同学的老爸是某省厅的副厅长,而且他们当时的关系都非常好。

    后来他听说,有不少同学都利用这层关系得到了一些自己事业上的实惠,可当时在学校和他们关系最好的肖平却从来没有找他们帮过任何忙,办过任何事。

    后来他认真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得出了一个答案——虽然听起来有些牵强,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父母在选择友方面的任何教导和提示,换句话说,他从来就没有听父母说过,交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朋友对于自己将来的成长、发展会有多么重大的帮助!

    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肖平的父亲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努力的人,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刻苦钻研,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一个行家里手,真正的干一行爱一行。而且,他为主正派耿直,表里如一,如果按照学校课本里的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正人君子,是这个社会最应该大力弘扬的那一部分正能量。

    只可惜,真实的社会绝不是书本上描述的那么单纯。由于他太耿直,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不会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所以直到退休也只是落了一个“好人、能干”的评语,仕途上一事无成。

    而更要命的是,老实的父亲自始至终也不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不觉得自己的为人处世有什么教训需要儿子汲取,完全是一副逆来顺受、知足常乐的态度,所以肖平自然也不会得到来自父亲的任何忠告。

    和他比起来,他的另一个发小大斌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大斌的父亲来自山东农村,家庭条件之差完全可以说是食不果腹。后来,参军退伍之后落户郑州,经人介绍认识了他的母亲,便做了一个倒插门女婿。

    或许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大斌的父亲一生谨小慎微,而且从小就不断的教育自己的儿子和领导处好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来说,领导是谁,当然是老师,所以,大斌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专,始终都和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也都被委以重任:班长。同时,他在同学们面前也是一个老好人,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这种好习惯一直延续到参加工作。

    肖平清楚的记得一件事:他的几个好基友参加工作之后有一个每周聚会一次的习惯。第一次聚会的时候,大斌无意中从兜里调出来一个通讯录。那时候别说手机,连传呼机都还没有,家里能装上一部有绳电话、也就是座机都不错了,因为3000多块钱的装机费可不算便宜,所以大家身上基本都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上有电话的朋友的电话号码,方便联系。

    但大斌的这个通讯录非常特殊,因为这上面没有任何一个朋友的电话,只有他的各级领导的电话和住址,其中不少都和他其实并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不是他的直接领导。

    可见,如何处理好和上级的关系,这个思路已经在他心里深深扎根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