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同人)重生芷若之只想种种田》(倚天同人)重生芷若之只想种种田分节阅读12

    卫氏伸过一只手来,在薛氏的小腹上摸了摸,道:“我看妹妹也是个能干的,怎么就生不出个儿子来。唉,咱们女人的命啊,都在这肚皮上。”

    薛氏故意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我这肚皮不争气,也是没有办法。不过,这也好过他娶小,不是么。”

    卫氏忙道:“对对,怕的就是娶小。”说着压低了声音,“你知道么,城里的郭大户家里,有了两个儿子,还娶了两房妾呢!”

    薛氏道:“现在只要有钱呢,哪还管得了这些。”

    元代以前,布衣百姓,是不许娶妾的,只有有了功名的人才行。而且什么样的官职,对应着能娶几房妾室的资格。皇帝自然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官员正式娶回家有名份的,也有一定的定制。直到元初,一个叫谭澄的官员上书给忽必烈,考虑到元初人口的不足,以及人性伦理,经忽必烈的首肯,才规定平民男子四十以上没有儿子的,才可以娶一房妾。

    这郭大户虽然是富户,但也没有功名在身,娶两房妾室,已经算是逾制了。不过元末时期,法制崩坏,吏制**,对这些事情也大多是睁一眼闭一眼了。

    所以卫氏也道:“是是。”不过眼珠一转,她又道,“谖,你听说没有,村西头的郭十五家的三小子,现在在郭大户家升做了二门的管事的,月钱听说有一两了!”

    薛氏惊道:“一两?是现银么?还是银钞?”

    卫氏道:“自然便是现银,郭大户家从来不发钞锭的!”

    薛氏沉默了半晌,道:“虽说钱多,但是与人做奴仆,总是不好。”

    卫氏道:“可不也是!但话又要说回来,这年头,能活命就行,便是作人奴仆,也比饿死的好。”

    薛氏点了点头:“是这个理,还好这两年饥荒略有好转。”

    卫氏道:“咱们这里是好多了,听说钟离县还是不行啊,人都死的死,走的走,十个村子有九个是空了的。”

    薛氏惊道:“怎么竟会如此,钟离与这里也离着不远啊。”

    卫氏道:“听说那里闹白莲教和明教呢,留着的人都被杀得差不多了。只是官家锁了消息,咱们这边的人,都不知道罢了。”

    薛氏笑道:“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卫氏更压低了声音:“我跟你说,你可别传了开去。”

    薛氏本来只是散布些丈夫去认养义子的舆论的,却没想到引出这些话来,有心说不听吧,又好像驳了人家的面子,辜负了人家对自己的信任,便也只得应着声听了。

    那卫氏见薛氏点头应了,便道:“那郭大户,专喜欢与些江湖上的人往来,门客朋友极多,听说他家的灶台,有时一连几天都不带熄火的。这消息,便是那些走江湖的人说出来的,那郭十五的儿子回来跟他老子说了,结果前儿郭十五的二儿子到我家来与我男人吃酒,酒醉了说出来的。”

    薛氏听了,忙道:“这事儿可得小心了,保不齐那郭大户和那明教什么的,也有来往呢!”

    卫氏听了,也是一惊,忙道:“这个我倒是没有想到,还是妹子你聪明啊!”

    薛氏一句话出口,也是心中暗悔,便笑道:“我也是随便说说,这事你可别再传了,若是传到那郭大户耳里去,追查到你我头上来,那可不是事儿。”

    第十章 沐英归来

    卫氏听得面如土色,道:“妹妹说得极是,我也是把妹妹当自家妹子这才说的。那些江湖人可都是杀人如麻的,这事可不能再外传了!”

    周芷若在门外听了,也是不禁皱眉,心中也有些责怪母亲——和这些妇道人家多说个什么,说些左邻右舍家长里短的琐事也就罢了,扯到明教上做什么!

    周芷若如今内功已经很是精湛——那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先天之气,让她受益匪浅,虽然身上肌肉尚未长成,发不出什么力,但内劲已经不弱,甚至要超过前一世强练那《九阴真经》后的自己了,所以她的年龄幼小,对于她眼耳的灵敏度,并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房中的二人虽然说话声音都很轻,但仍都被她听得清清楚楚。

    本来周芷若只是有些疑心,如今听了卫氏的话,几乎可以肯定,那郭大户,定然便是那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

    这郭子兴本就是富豪出身,他有一个长兄一个幼弟,都早死了,只剩了他一个。他爹郭太公的家业,他也似浑不放在心上,自少年时起就喜好结交一些江湖人士,后来郭太公死了,家里只有一个瞎老娘,这郭子兴更是敞开大门,整日里与一些江湖豪客来往。

    周芷若知道再过个几年,他就会揭竿而起了。想到这里,忽地心中一动——与其在这乡下地方,到时兵荒马乱的,不中混进郭府中,也好安身。待到自己长大了,便找个机会再逃走便是了。

    如今可恨的便是这副幼小的身躯,若是再大个几岁,也不至于成天这样担惊受怕着。

    转念一想,又叹了口气——且不说自己这只有五岁的身子,便是长大了,进得郭府去,岂不是还要与明教为伍?自己不是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再与明教沾上半点关系了么!

    这边周芷若在转着念头,那边的薛氏和卫氏谈了几句后,各自觉得尴尬,那卫氏也知道这话说得有点出了格,便强笑着又说了两句应景的话,便回了家中去。

    薛氏从在房里,也是一阵自悔,但话也说了,悔也无用,便也不再去多想。

    第二天,隔壁何三家的刘氏也过来串门子,顺便讨教了几手针线活儿,忽地瞥见周家的院子里西边墙上倒着几捆柴禾,便奇道:“怎地不将柴放进柴房?这几日阴风阵阵的,怕不就要下雨,若湿了柴,岂不要苦死个人!你家周大哥不在,我唤我家男人来相帮便了。”

    薛氏笑道:“哪里用得了何三哥呀!这是我家当家的说了,要把这柴房空出来,给孩子睡。孩子也大了,总不能一直跟着我们睡。”

    刘氏笑道:“怪道前些日子我见你托那赵必大进城时,替你淘换张床来,原来是给你那过继来的儿子用的!”

    薛氏也点头笑道:“可不正是。芷若虽则还小,但也要离了父母才是。”

    刘氏却是笑得诡秘:“正是正是,过继来的,哪有自己生的好!”

    薛氏也陪笑道:“便是如此。虽则我不是那些刻薄的人,但总还是想自己为着夫郎传宗接代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