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相思与谁知》入骨相思与谁知分节阅读8

    如今,终于成功了!

    太子殿下?

    贤王舒谨?

    摄政王?

    呵!

    …

    我要你生不如死!

    如今的你,也不过是我手中的宠物而已。

    是杀是留,不过是一念之差。

    ——

    第二节——舒谨:

    晋元初年,积和殿内。

    “若我不来,你真要生下这孽种?”一身红袍的少年,披发踱步,内里只有着了一件单薄的寝衣,满眼怒火地对着榻上的长兄吼道。

    “谨弟,我……”

    “谨弟,求求你,救救我!”

    “你放过这孩子吧,他只是个还未出世的孩子啊!”

    “你对得起司空明?你对得起舒陵吗?”

    “若这个孩子真的生下来,你真的庸碌到想不出会发生什么?”

    不!舒陵他还那么小,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应对这些,怎能够经历这样的事情!

    若这个孩子生下来,连他自己也不确定还能不能护住舒陵。

    “对不起!皇兄……”伸手用枕巾堵了长兄的嘴,少年拔剑而起,割下身上的红袍;却不敢直视床榻上舒垣绝望的双眼。只能紧紧地将他的双腿绑住,狠下心来听着那断断续续的呻吟逐渐微弱。

    “你知道的,漠北候从始至终都只是利用你罢了…”

    少年脚步错乱地从殿中走出,与匆忙进入的宫女太医错身而去,也与殿门柱后舒陵错身而去,渐行渐远,一眼万年。

    自此以后,贤王舒谨再不着红。

    自此以后,太子舒陵再不夜行。

    一月后,本应调理得当的天子骤然驾崩,舒谨带着数百死士举剑入宫,终于在太子宫的隔墙里找到了蜷缩成一团、双眼红肿的苏陵。

    史称:晋元之变。

    三日后,新帝即位,年号晋元。

    先帝之弟,新帝之叔贤王奉遗旨,摄政辅国!

    終曲:

    舒谨:我说过,我要宠着他!一辈子!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大概是到这里了,番外还有些细节上的补刀,也会具体写写以前的往事纠葛,会和正文一样长……

    舒陵舒谨的爱太过压抑,总让人想要快些结束。

    有时候短暂的痛苦并不可怕,钝刀割肉,日日夜夜不得救赎。

    不想爱得这般矫情和痛苦!舒陵是爱舒谨的,可是万里江山,皇室纠葛;是他压抑着,嵌入骨子里的痛。

    舒谨也是爱舒陵的,他负了天下人,却唯独被舒陵所负;他对所有人狠毒冷酷,却唯独舍不得舒陵有一丝一毫的伤。

    总之,这是倒叙,具体纠葛在番外前传,应该可以这样说吧?

    ps:我要努力填坑,下一篇就填回归啦,好期待!

    ☆、时间线

    pps:写在番外前之时间线:

    因为叙写方式的问题,略略理一下时间线。

    主角:

    舒谨(前太子,贤王,摄政王)

    舒陵(新朝第三代皇帝,文帝)

    配角:

    舒垣(新朝第二代皇帝,安帝;舒陵之父,舒谨长兄,前漠北候之妻,武帝与蔡阳侯长子)

    司空曙(前漠北候舒垣之夫的弟弟,后为漠北候,被舒谨赐死)

    阿福(舒谨之仆)

    略……

    时间线:

    一、舒谨比舒陵大八岁,两人为叔侄。第一次京郊行宫相遇时,舒谨,十五;舒陵,七岁。

    二、两人相识一年后,舒陵生父漠北候去世,分别是八岁和十六岁。又三年,武帝和蔡阳候双双去世,舒陵父亲舒垣继位;舒谨被拘于王府,从太子变为贤王,年十九。

    三、匆匆两载,先帝即舒陵之父舒垣重病,崩。晋元初,舒陵登基,年仅十三;舒谨为摄政王,二十一岁(晋元是舒陵的年号)。

    四、晋元三年,天子出猎,遭刺杀,随行宫侍官员六十五人皆遭杖杀。舒陵十六,舒谨二十五。

    晋元六年,漠北候谋反,满门无存。陵十九,谨二十七。

    晋元九年,漠北军哗变,斩十一人。陵二十二,谨三十一。

    五、晋元十年,舒谨离宫休养,同年冬至,卒。年仅三十二。

    晋元十一年夏,皇后之子舒怀满月,天子入贤王府寻物,出府大病一月,改贤王府为重楼。

    六、晋元十二年春末,舒璃降生。

    晋元二十九年,天子行猎遇舒璃,收为义子。

    七、晋元三十年,舒陵病逝。年逾不惑,四十有二(舒陵十三即位,在位三十年,未过四十三岁生辰就…)

    作者有话要说:  可能由于倒叙的写法,番外应该更像正文,前世今生,没有今生的果,又何谈前世的缘呢……

    谢谢各位烧脑看这不是很清楚的时间线,默默遁走…

    ☆、归

    与你的初见,就是我的归处。

    ——

    舒谨生来就是太子,两位父亲乱世中建立基业,多年恩爱不移。

    长兄嫁了漠北侯,也是夫妻恩爱和谐。

    人生从无丝毫波折,也没有半分瑕疵。

    新朝初立,百业待兴。

    天子只有两子,没有纷繁复杂尔虞我诈的政事,没有宫中阴谋阳谋难以防备的算计;身为太子殿下的舒谨每日只需学习如何安邦治国、将养身体。性起时就出宫行猎,虽然侍从们前呼后拥多有不便;但也是安乐顺遂,自在行乐,从无半点烦忧。

    舒陵生来就养在京郊行宫,襁褓之中已远离了父母亲人。

    虽然祖父是蔡阳侯与当今天子,虽然是长皇子与漠北侯的孩子,亦是当今太子之侄,可如此尊贵的身份却在京郊行宫过得连普通人家的孩子都不如!身为天子长孙,只因一句“帝子三代而亡”的传言而被养在行宫,从出生到懂事,无人问津,从未有机会见到任何亲人。

    两人的相遇,是缘非孽,是一生的劫。

    舒谨近日功课做得不错,得了太傅与父皇的夸奖;十五六岁的孩子又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正逢太傅休沐不必讲学,就带着侍卫出宫行猎去了。

    因没了束缚,又觉得在往常的猎场尽是些温顺无害的猎物,甚是无趣!身边就有侍卫提议去了京郊的雁回山,大半日下来,果然满载而归、玩得十分尽兴。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